[实用新型]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55716.4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3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瑾;薛长鸣;王开文;吴清辉;庄培华;赵大伟;邢富龙;帖小琴;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何桥云 |
地址: | 2017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接层 阻隔层 汽车燃油 多层管 内层 本实用新型 壁厚 析出 壁厚减小 管道布局 结合材料 汽车内部 内外层 输送管 粘结层 分层 粘结 分配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其包括有:内层、第一粘接层、阻隔层、第二粘接层和外层;第一粘接层围绕并贴设在内层外,阻隔层围绕并贴设在第一粘接层外,第二粘接层围绕并贴设在阻隔层外,外层围绕并贴设在第二粘接层外;内层的壁厚为0.20毫米,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0.10毫米,阻隔层的厚度为0.15毫米,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0.10毫米,外层的厚度为0.45毫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壁厚减小了四分之三,方便了汽车内部的管道布局。并结合材料性能,采用双粘结层将内外层与阻隔层合理地粘结,并分配合理的壁厚分层,使得本方案的汽车燃油输送管具备在长期静置输送燃油的环境下,保持低析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燃油系统管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环保的世界潮流推动,各个主机厂着力研发低排放燃油车。为适应市场需求,汽车燃油系统也需要开发出性能更好排放更低的燃油输送管道,现有的单层尼龙11(PA11)、聚酰胺(PA12)等管道都已无法满足现有的低排放要求了。对此多层尼龙管(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中间层),具有渗透率低、价格便宜、耐老化且环保等优点而被作为汽车燃油输送管,解决了低排放问题。然而,由于多层尼龙管的内层的材料是半结晶材料,该种结构的输送管长期静置会有絮状物析出,若管路处于长期静置输油的环境会使得絮状物污染油品,从而堵塞连接系统的接口,使得输送系统堵塞失效。此外,现有的输送多层管壁厚较厚,壁厚往往被设置成4毫米,不利于汽车内部的管路布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输送管壁厚较厚,不利于汽车内部的管路布局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其包括有:内层、第一粘接层、阻隔层、第二粘接层和外层;所述第一粘接层围绕并贴设在所述内层外,所述阻隔层围绕并贴设在所述第一粘接层外,所述第二粘接层围绕并贴设在所述阻隔层外,所述外层围绕并贴设在所述第二粘接层外;所述内层的壁厚为0.20毫米,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为0.10毫米,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0.15毫米,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为0.10毫米,所述外层的厚度为0.45毫米。
通过上述结构,多层管的总壁厚只有1毫米,相对于现有技术中4毫米的管道,壁厚减小至原有管道的四分之一,大大地节省了汽车内部管道布局的空间,利于管道的布局。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中,所述内层为尼龙612 层。
采用上述设置,利用改进规格的尼龙612层的低析出性,减少多层管的内层小分子量成分的析出,具备着优秀的低析出特性,耐磨性、耐寒性、耐热性、机械性能等也很好。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中,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均为尼龙612粘接剂。
采用上述设置,利用尼龙612粘接剂的低析出性,减少内层与阻隔层之间的小分子量成分的析出。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中,所述阻隔层为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层。
采用上述设置,利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对燃油优秀的阻隔性,将燃油蒸汽阻隔防止泄漏,其他耐磨性、耐寒性、耐热性、机械性能也很好。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中,所述外层为聚酰胺层。
采用上述设置,聚酰胺材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性,耐寒性,耐热性、耐候性、耐化学药品性、阻燃性,能够在最外层保证汽车燃油输送多层管在工作时的不会受环境因素干扰。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557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乙烯外护管
- 下一篇:一种耐腐耐高温型陶瓷复合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