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受话器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58813.9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5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8 | 分类号: | H04R9/08;H04R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唐清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话器 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 振动片 电子设备 容纳腔 振膜 电磁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 定位安装 机构设置 间隔设置 减少振动 壳体内部 应用需求 振动机构 直接设置 固定部 减薄 减缩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受话器及电子设备,受话器包括壳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振动机构,包括振膜机构和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振动片,振动片的固定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且能够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构成容纳腔,振膜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电磁驱动机构。上述受话器,通过将振动片直接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定位安装容易,不仅可减少振动片安装在壳体内部的难度,而且可减缩受话器高度方向的尺寸,实现受话器的减薄,所设计的受话器尺寸厚度可达1mm以下,且各项性能和尺寸满足应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能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受话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受话器是一种在无声音泄露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应用于耳机、助听器、移动通讯等电子设备中,用于语音或音乐的输出。
目前典型的动铁受话器的结构包括U型振动片、铁芯、线圈、传导杆、振膜组件等部件。然而这种结构的动铁受话器不仅结构较复杂,而且制备及组装成本较高。此外受话器的整体厚度也受限于性能要求而无法做到很薄,因此不符合电子设备的微型化技术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以上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受话器及电子设备。
一种受话器,包括:
壳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振动机构,包括振膜机构和与所述振膜机构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振动片,所述振动片为片层结构且包括固定部和振动部,所述振动片的固定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构成容纳腔,所述振膜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
电磁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用于驱动所述振动片的振动部振动,进而带动所述振膜机构振动。
上述受话器,通过将振动片直接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定位安装容易,不仅可减少振动片安装在壳体内部的难度,而且可减缩受话器高度方向的尺寸,实现受话器的减薄,所设计的受话器尺寸厚度可达1mm以下,且各项性能和尺寸满足应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片的固定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机构包括振膜组件和用于固定所述振膜组件的固定架,所述振膜组件与所述振动片的振动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材质为增磁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片为E型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形状与所述振动片的固定部的形状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膜机构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腔体和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腔体;
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驱动机构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振动片的振动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至少包括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三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三臂连接,所述振动部位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三臂之间;
所述振动部的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片的整体厚度为0.01-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58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