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把手水杯的专用车载式固定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61725.4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1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程三岗;李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10 | 分类号: | B60N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杯 空心筒 横杆 滑动槽 把手 壳体 本实用新型 车载式 承重环 固定架 竖杆 环状结构 壳体侧壁 壳体固定 前端开口 上下滑动 固定的 可固定 内侧壁 箱体腔 楔形块 顶杆 下端 晃动 伸出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把手水杯的专用车载式固定架,有效的解决了带把手的水杯无法固定,不能达到时刻保持固定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箱体,箱体腔内有空心筒,空心筒内有壳体,壳体侧壁上有顶杆,空心筒内侧壁上有楔形块,空心筒上有滑动槽;壳体外侧上有L形杆,L形杆为水平的横杆和横杆远离壳体一侧的竖杆组成,横杆一端与壳体固定,横杆的另一端经滑动槽伸出空心筒,横杆可沿滑动槽上下滑动,多根L形杆中的竖杆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承重环,承重环为前端开口的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有效的将带把手的水杯随时保持固定,大大降低了汽车晃动对水杯的影响,满足了不同直径的水杯都可固定,使用方便,便于实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肤科技术领域,特别是带把手水杯的专用车载式固定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人们的审美观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在人们日常饮水的习惯中可见一斑,有些人喝水喜欢用带把手的水杯,但出行时又无法固定带把手的水杯,尤其是开车。
当下汽车上所固定水杯的方式就是在驾驶位附近造一个圆柱形的坑,然后将水杯放置进去,但此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其一,这种坑只能满足不带把手的水杯,带把手的根本放不进去;其二,这种方法只适合特定口径的水杯,无法满足不同直径的水杯,粗了放不进去,细的会在坑里边发生来回摇晃,起不到固定作用;其三,这种方式达不到水杯随时保持固定的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带把手水杯的专用车载式固定架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把手水杯的专用车载式固定架,有效的解决了带把手的水杯无法固定,不能达到时刻保持固定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前端开口的箱体,箱体腔内上端固定有竖直的空心筒,空心筒为圆柱形的筒状结构,空心筒内放置有开口向下的圆柱形壳体,壳体侧壁上贯穿有可水平滑动的顶杆,顶杆的一端置于壳体内侧,顶杆的另一端置于壳体的外侧且与空心筒内侧面接触;空心筒的下端内侧壁上有与顶杆一一对应的楔形块,楔形块上端面靠近壳体的一侧的高度低于靠近空心筒的一侧;
所述的空心筒侧壁上有多个竖直开设的滑动槽;壳体的上端外侧上有与滑动槽一一对应的L形杆,L形杆为水平的横杆和横杆远离壳体一侧的竖杆组成,横杆一端与壳体固定,横杆的另一端经滑动槽伸出空心筒,横杆可沿滑动槽上下滑动,多根L形杆中的竖杆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承重环,承重环为前端开口的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有效的将带把手的水杯随时保持固定,大大降低了汽车晃动对水杯的影响,满足了不同直径的水杯都可固定,使用方便,便于实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承重环和挡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空心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前端开口的箱体1,箱体1腔内上端固定有竖直的空心筒2,空心筒2为圆柱形的筒状结构,空心筒2内放置有开口向下的圆柱形壳体3,壳体3侧壁上贯穿有可水平滑动的顶杆4,顶杆4的一端置于壳体3内侧,顶杆4的另一端置于壳体3的外侧且与空心筒2内侧面接触;空心筒2的下端内侧壁上有与顶杆4一一对应的楔形块5,楔形块5上端面靠近壳体3的一侧的高度低于靠近空心筒2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61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