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捞取溪流中电捕后逃逸鱼类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63567.6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6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雷;马波;张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9/08 | 分类号: | A01K69/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兜 架体 正三棱锥 网片 出鱼口 捕捞 孔洞 鱼类 捞取 可拆卸连接 大开口 固定环 进鱼口 小开口 本实用新型 侧面设置 渔业资源 松紧口 支撑架 覆盖 棱柱 野外 调查 | ||
一种捞取溪流中电捕后逃逸鱼类的装置,属于野外渔业资源调查技术领域。捕捞网兜一端设有进鱼口,另一端设有出鱼口,捕捞网兜的进鱼口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正三棱锥架体的任意一侧固定有架体网片,架体网片上开设有进鱼孔洞,进鱼孔洞的周边固定有固定环,正三棱锥架体覆盖有架体网片的一侧面设置在捕捞网兜的出鱼口处,正三棱锥架体覆盖有架体网片的一侧面的周边与捕捞网兜的出鱼口周边可拆卸连接,内部网兜的一端周边与固定环固定连接,内部网兜设置在尾部网兜内部,尾部网兜一端设有大开口,另一端设有小开口,尾部网兜的大开口与正三棱锥架体的其余两侧的棱柱固定连接,尾部网兜的小开口为松紧口。本实用新型用于捞取溪流中电捕后逃逸的鱼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捞取溪流中电捕后逃逸鱼类的装置,属于野外渔业资源调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山间溪流及水深较浅(<0.6m)的小型河流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时,较为流行普遍的捕捞方式是利用12v小型电子捕鱼器进行电捕。这种电捕的优点是,第一,对被捕捞的鱼体没有大小限制;第二,电压较低,对鱼体伤害较小,对鱼体仅造成短时间的昏迷,放流后仍然能够存活;第三,保证鱼体的完整性,不会像网具一样导致鱼鳞脱落等现象发生;第四,对操作者危险性较低,由于电压较低,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危险。
但是,由于山间溪流和小型河流流速较大,大量被电晕的鱼浮起来后操作者没有来得及捞取则顺水溜走,尤其是一些激流水环境,即使存在辅助捞取鱼的工作人员,由于山间溪流河床复杂、流速较大,被电晕的鱼不易被发现,因此,在对山间溪流及水深较浅的小型河流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时会存在下述问题;一,这种情况下得到的数据存在误差,对调查区域的渔业种类组成和鱼类群落结构的分析是不利的;二,在进行个体生物学、遗传等研究方面,样品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该现象的存在增加了工作量和采样的难度;三,如果增加捞取人员,则成本加大,尤其是西藏墨脱等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往返交通费用、住宿等差旅费用是较为昂贵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捞取溪流中电捕后逃逸鱼类的装置,以解决在溪流中大量被电晕的鱼不能及时捞取而逃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捞取溪流中电捕后逃逸鱼类的装置,包括支撑架、捕捞网兜、内部网兜、尾部网兜、正三棱锥架体、固定环及架体网片;
所述的捕捞网兜一端设有进鱼口,捕捞网兜另一端设有出鱼口,捕捞网兜的进鱼口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的正三棱锥架体的任意一侧固定有架体网片,所述的架体网片上开设有进鱼孔洞,所述的进鱼孔洞的周边固定有固定环,所述的正三棱锥架体覆盖有架体网片的一侧面设置在所述的捕捞网兜的出鱼口处,捕捞网兜的出鱼口与架体网片上的进鱼孔洞正对设置,正三棱锥架体覆盖有架体网片的一侧面的周边与捕捞网兜的出鱼口周边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内部网兜的一端周边与所述的固定环固定连接,内部网兜设置在尾部网兜内部,所述的尾部网兜一端设有大开口,尾部网兜另一端设有小开口,尾部网兜的大开口覆盖在正三棱锥架体的其余两侧上,尾部网兜的大开口与正三棱锥架体的其余两侧的棱柱固定连接,尾部网兜的小开口为松紧口。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捞取电晕后逃逸的鱼类,能够体现调查区域鱼类资源数据的真实性,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调查区域的渔业种类组成和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能够实现科学的严谨性和客观性;二,该装置降低了捞取被电晕鱼的难度,减小了工作量,降低了成本;三、该装置实用性强,发明人多次在对山间溪流的调查中用到该装置,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四、该装置涉及到的构件易于拆卸,携带较为方便;涉及到的材料易于购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捕捞网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尾部网兜与内部网兜及正三棱锥架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635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捕虾装置
- 下一篇:一种捕鱼网的张网驱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