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挡水墙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65769.4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6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宇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叠加 连接凹槽 挡水墙 水冲击 底板 流体力学原理 本实用新型 阶梯形凸起 缓冲水压 抗洪抢险 倾斜设置 旋转活动 抗水压 稳固性 横梁 侧板 挡槽 挡水 导流 高差 基底 拼接 通孔 凸起 下端 榫头 冲击力 稳固 洪水 救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挡水墙,涉及抗洪抢险救灾和家庭挡水技术领域,两块墙体拼接时,左侧的墙体中的连接凹槽和位于右侧的墙体中的连接凹槽可以叠加,连接处有一定旋转活动空间,受水冲击时,可左右略微旋转,起到缓冲水压冲击力的效果;当洪水较大时,一墙体上的阶梯形凸起与另一墙体上的边缘侧叠加使榫头凸起与通孔相连接,形成高差互补,以达到完全叠加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稳固性;由于位于底板上的所述导流挡槽呈倾斜设置且倾斜下端朝向槽底,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水冲击时,引导水流形成向下的压力,使基底更加稳固;侧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横梁,加固了背部抗水压冲击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洪抢险救灾和家庭挡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挡水墙。
背景技术
挡水墙即防洪墙,是指保证城镇和重要工矿建筑企业、沿江河、海岸区(部分海塘)的防洪安全或其他特殊要求所采用的一种混凝土或圬工挡水建筑物。
目前应用于抗洪和家庭挡水的防洪挡水墙,造价高,安装复杂且不方便拆卸,不方便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挡水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挡水墙,包括L形本体,所述L形本体由位于下侧的底板和位于上侧的侧板组成,所述L形本体上开设有沿着侧板和底板的上表面设置的若干导流挡槽,所述侧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呈半圆柱形空心结构的连接凹槽,连接凹槽上分别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圆形孔,位于左侧的连接凹槽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倒钩;所述底板的左侧呈阶梯形凸起,阶梯形凸起上开设有通孔,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榫头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横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呈半圆柱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相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和侧板一体成型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挡槽有一对且沿着L形本体由上至下的中间方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底板上的所述导流挡槽呈倾斜设置且倾斜下端朝向槽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两块墙体拼接时,左侧的墙体中的连接凹槽和位于右侧的墙体中的连接凹槽可以叠加,连接处有一定旋转活动空间,受水冲击时,可左右略微旋转,起到缓冲水压冲击力的效果;
2、当洪水较大时,一墙体上的阶梯形凸起与另一墙体上的边缘侧叠加使榫头凸起与通孔相连接,形成高差互补,以达到完全叠加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稳固性;
3、由于位于底板上的所述导流挡槽呈倾斜设置且倾斜下端朝向槽底,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水冲击时,引导水流形成向下的压力,使基底更加稳固;
4、侧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横梁,加固了背部抗水压冲击的强度;
5、本实用新型呈L形结构,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当水流迎面冲击过来时,水流的重量加上撞击到侧板时的向下冲击力,使整个本体的站立更加稳固牢靠,而不会倾倒;
6、不需要外力支撑,面对洪水可独自站立,省去了传统挡水墙的加固成本;
7、采用拼装式安装设计,每块挡水墙重量轻,体积小,能叠加方便存储,运输,移动,适应各种需要挡水,引流和防洪的宽度,相比传统挡水墙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挡水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宇,未经陈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657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挡板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汛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