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戴式线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67792.7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41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叶东燊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东燊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A41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链 电子组件 穿戴 线缆系统 线缆 本实用新型 固定线缆 衣物 便于安装 产品要求 衣物缝制 拉链式 易拆卸 内置 拆卸 缝制 编织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穿戴式线缆系统,该穿戴式线缆系统采用拉链式设计,将线缆编织或内置在拉链的一侧,这一侧不与衣物缝制,在拉开拉链时,线缆与其相连的电子组件可以拆卸下来,将拉链的另一侧缝制在衣物上,在拉链拉上时,起到固定线缆与其相连的电子组件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线缆和相连接的电子组件,满足穿戴式产品要求易拆卸的需求,和能够在运动中稳定工作的需求,便于安装操作,在衣物一侧拉链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更换上其它的线缆和电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穿戴式产品的线缆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涉及穿戴式产品的可固定、可拆卸、可更换的线缆技术及方案。
背景技术
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相应的,电子产品的体积尺寸则成倍减小,越来越迷你化,到今天,计算机完全可以做成可穿戴式电子产品。穿戴式电子产品将计算机和传感器以及通信电子单元置于衣物里面,相互之间采用线缆连接,所以,穿戴式电子产品需要固定在衣物上或直接嵌入到衣物里面。
现有穿戴式电子产品将计算机、传感器等做成超薄状,分布到衣服某些部位,连接线缆直接铺设在衣物内,不进行固定,因此既不美观,也不可靠。还有的设计如中国专利申请号: CN101419581A,专利名称:一种可穿戴身体总线。该专利将可穿戴身体总线通过缝制或粘贴的方式与衣物固定,用于连接可穿戴计算系统各个部分及相关外设装置。同样如中国专利号: CN202306397U,专利名称:服装式多媒体线缆系统。该专利将线缆系统全部封装到服装里面。这些方式尽管解决了美观问题,但没有考虑到衣物需要清洗,且电子器件怕水的问题,因而限制了穿戴式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适应可穿戴式产品在衣物清洗时需要拆卸,在洗好后需要重新装上,克服在穿戴式产品破损或其他原因需要更换时遇到的不能拆卸或拆卸不易,线缆不能固定,妨碍运动等问题,通过将线缆设计成拉链的一侧,拉上拉链后,线缆则通过拉链另外一侧固定在衣物上,针对性地解决运动或真空等环境下穿戴式产品需要固定才能可靠工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穿戴式线缆系统,该穿戴式线缆系统的技术方案采用拉链式设计,将线缆编织或内置在拉链的一侧,这一侧不与衣物缝制,在拉开拉链时,线缆与其相连的电子组件可以拆卸下来,将拉链的另一侧缝制在衣物上,在拉链拉上时,起到固定线缆和与其相连的电子组件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线缆和与其连接的电子组件,满足穿戴式产品要求容易拆卸的需求,和能够在运动中稳定工作的需求,便于安装操作,在衣物一侧拉链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更换上其它的线缆和电子组件。
具体的说,将穿戴式线缆系统的拉链分开,一半称之为公侧,一半称之为母侧,拉链的拉头在母侧上。一般的,公侧缝制在衣物上,根据具体需要可以缝制在胸前的位置,也可以缝制在其它位置。拉链的公侧跟常用的拉链一样,选用可洗的材质,而且与衣物相配,不影响衣物的清洗和干燥。
一般的,由于要完全分开拉链,线缆和与其相连的电子组件全都在母侧上,当拉链完全拉开时,母侧的线缆和与其相连的电子组件就全部拆卸下来了。
具体的说,在拉链的母侧,将线缆编织或内置在拉链的边缘,将电子组件也缝制或固定连接在拉链的一端,通过线缆将两端的电子组件相互连通,可以稳定地传输信号和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为拉链选用的链牙制定标准,建立互换式设计标准,这样,不同功能的穿戴式产品的拉链母侧就可以与缝制在衣物上的拉链公侧完全配合拉上拉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穿戴式线缆系统作为可穿戴式电子产品的载体,将线缆和电子组件一起缝制或固定连接在拉链的一侧上,解决了可穿戴式电子产品在拆卸,安装和更换时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可穿戴式电子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互换式设计则可以降低可穿戴式电子产品的成本,提高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东燊,未经叶东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677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开关功能电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桌面式信息智能咨询问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