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播种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72058.X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7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陶志强;常旭虹;赵广才;王德梅;王艳杰;杨玉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A01C7/08;B64D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10008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遥控 开口 侧板 种仓 动力装置 播种 旋翼 控制系统 种子通道 侧壁 开闭 下端 本实用新型 地面控制站 播种装置 隔板开口 交叉固定 均匀布置 遥控指令 自由下落 旋耕 散落 施肥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播种无人机,涉及播种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机体、控制系统、动力装置和多个旋翼,动力装置与控制系统相连,且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多个旋翼,多个旋翼均匀布置在机体的顶端,机体下端设置有种仓,种仓内设置有遥控开口隔板,遥控开口隔板的开闭用于控制种仓的开闭,遥控开口隔板的下端设置有多个侧板,多个侧板交叉固定在种仓的侧壁上,且多个侧板与种仓的侧壁之间形成一连通的种子通道,遥控开口隔板接到地面控制站的遥控指令遥控开口隔板开口打开,种子自由下落,种子经两个侧板两次碰撞,以及种子与种子之间碰撞,通过种子通道可均匀散落到已施肥并旋耕的地里,播种均匀,播种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播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因地势不平,常规小麦立体匀播机械难以到达,播种效率低下。为了提高播种效率,播种无人机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但现有的播种无人机仅可提高播种效率,无法实现大面积的均匀播种,播种效果差。
因此,提供一种播种效果好,能够实现均匀播种的播种无人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播种无人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丘陵和山区播种均匀,播种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播种无人机,包括机体、控制系统、动力装置和多个旋翼,动力装置与控制系统相连,且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多个旋翼,多个旋翼均匀布置在机体的顶端,机体下端设置有种仓,种仓内设置有遥控开口隔板,遥控开口隔板的开闭用于控制种仓的开闭,遥控开口隔板的下端设置有多个侧板,多个侧板交叉固定在种仓的侧壁上,且多个侧板与种仓的侧壁之间形成一连通的种子通道。
可选地,机体的下端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多个起落支架。
可选地,侧板的数量为2个。
可选地,各侧板与种仓侧壁的夹角为30~60度。
可选地,遥控开口隔板为百叶窗式隔板,百叶窗式隔板的一端设置有开闭卷轴,百叶窗式隔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红外感应开关,第一电机用于驱动开闭卷轴转动完成百叶窗式隔板的开闭,红外感应开关与第一电机相连,用于控制第一电机的开闭。
可选地,旋翼为4个,4个旋翼在机体的顶端呈正方形分布。
可选地,动力装置包括多个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数量与旋翼数量相等,一个第二电机用于驱动一个旋翼转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播种无人机,遥控开口隔板接到地面控制站的遥控指令遥控开口隔板开口打开,种子自由下落,种子经两个侧板两次碰撞,以及种子与种子之间碰撞,通过种子通道可均匀散落到已施肥并旋耕的地里,播种均匀播种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播种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播种无人机百叶窗式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翼、2-百叶窗式隔板、3-起落支架、4-侧板、5-种子、6-第一电机、7-红外感应开关、8-开闭卷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720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快递配送收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载物四旋翼基于滚珠丝杠的夹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