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加热分离型升降火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74655.6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0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邱海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海花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4;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68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胆 升降机构 锅底座 升降火锅 发热盘 分离型 可加热 食材 马达 锅盖 马达座 升降盘 锅体 套在 厨房用具领域 自动分离系统 锅身内部 自动分离 可拆卸 锅具 锅身 火锅 新鲜 改进 保证 | ||
一种新型可加热分离型升降火锅,它涉及一种厨房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加热分离型升降火锅的改进。它包含锅体、锅盖,它还包含锅胆、升降机构、马达、升降盘,所述的锅体由锅身、锅底座、发热盘组成,锅底座上部设置有马达座,马达固定连接于马达座,发热盘设置在锅底座正上方且位于锅身内部,升降机构设置在锅底座内部中间部位并与马达连接,锅胆套在升降机构上并在发热盘的正上部,升降盘套在升降机构的上部,锅盖盖在锅胆上部,本装置它具有食材自动分离、锅胆可拆卸,操作简单,克服现有火锅锅具清理锅胆不易的同时利用食材自动分离系统保证食材的新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加热分离型升降火锅。
背景技术
火锅一般而言,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
而目前市场上的火锅锅具在烹饪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锅体与内胆为整体结构,在长时间烹饪后锅底有食材的残留物不便于清理;2、在烫煮食材时,如果所放的食材过多而又未及时食用,则会造成食材直接接触锅 底,时间一长,食材就容易煮烂,也容易造成糊锅,从而破坏火锅汤料的味道和影响食材的口感食,更甚者产生有毒物质的缺陷;3、由于火锅汤料为不透明液体,在烫煮过程中,汤料中的食材不易被看到,每次从锅里取食物就像在“海底捞针”一样,吃起来很不方便,每次放下的食物也不好找到吃完,大家常用勺子或筷子在锅里捞来捞去找食物也不卫生,刚从锅里取出 的食物汁水多也很烫,吃起来容易烫伤嘴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可加热分离型升降火锅,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锅锅具它具有食材自动分离、锅胆可拆卸,操作简单,克服现有火锅锅具清理锅胆不易的同时利用食材自动分离系统保证食材的新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锅体1、锅盖2,它还包含锅胆3、升降机构4、马达5、升降盘6,所述的锅体1由锅身11、锅底座12、发热盘13组成,锅底座12上部设置有马达座121,马达5固定连接于马达座121,发热盘13设置在锅底座12正上方且位于锅身11内部,升降机构4设置在锅底座12内部中间部位并与马达5连接,锅胆3套在升降机构4上并在发热盘13的正上部,升降盘6套在升降机构4的上部,锅盖2盖在锅胆3上部。
所述的发热盘13为圆形中空结构,发热盘13中空部位设置有底座131。
所述的锅胆3包含内胆31和手柄32,内胆31中心设置有锅芯311,锅芯311为圆柱形中空结构,锅芯311在内胆31正上方并垂直连接于内胆31,两个手柄32设置在内胆31上方的左右两侧,两个手柄32上设置有锁紧耳扣321。
所述的升降盘6包含圆盘61和凸台62,凸台62为顶部封闭的圆柱形中空结构,圆盘61表面设有若干圆孔611,圆盘61与凸台62底部连接。圆孔611用于从火锅料中分离食材。
所述的升降机构4包含传送螺杆41、升降螺杆42、升降杆43,传送螺杆41位于发热盘13的正下方,传送螺杆41的一端固连于马达5,升降螺杆42设置在传送螺杆41正上方且垂直于传送螺杆41,升降螺杆42通过底座131固定在发热盘13上并与传送螺杆41传动连接,升降杆43内部为螺纹结构并旋转连接于升降螺杆42,升降杆43上部两侧设有限位台431,两个限位台431位于锅芯311正上方。限位台431与锅芯311相碰时为升降杆43的下限位。
所述的锅身11上部设置有两个锁紧扣位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海花,未经邱海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74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