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77875.4 | 申请日: | 2018-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4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桑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瑞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4/10 | 分类号: | H01T4/10;H01B17/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600 天津市静***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杆 绝缘子 防雷装置 导电环 支撑筒 伸缩调节旋钮 螺栓 并联间隙 绝缘子串 导电柱 松紧 本实用新型 插口 并联电路 导电环套 放电间隙 上下调节 旋转调节 固定板 雷击 放电 滑筒 内插 同侧 外端 旋钮 挤压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包括绝缘子,所述支撑筒内插接有导电杆,且支撑筒的外端设有与导电杆对应的伸缩调节旋钮,左右同侧的两个导电杆靠近中部绝缘子的一端之间通过导电环连接。将连接块固定在一起,旋转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带动固定板移动,挤压导电柱,这样就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导电柱,使用范围更广,然后旋松紧固旋钮,通过插口,将导电环套上,移回滑筒并固定,导电杆插进支撑筒,通过伸缩调节旋钮,便可以上下调节距离,这样就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绝缘子串,适应范围更广,使用更方便,更换也方便,上下两个导电环之间形成放电间隙,与绝缘子串之间形成并联电路,遭遇雷击时,两个导电环之间的距离更近,优先放电,很好的保护了绝缘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防雷工作一直都是电力部门安全运行和维护工作中的相当重要的内容,雷击跳闸故障也是困扰世界各国电网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引起的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常常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断线事故时有发生。目前采用的“堵塞型”防雷保护方式(如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加强绝缘及加装耦合地线等方式),由于雷电活动的复杂性,尚不能完全解决电力线路的雷害问题,因此电力部门近年来提出采用在输电线路的杆塔与导线之间联接部分的绝缘子串侧加装并联间隙来实现对电力线路保护。具体地说,即在耐受各级电压的绝缘子串两端并联一对小于绝缘子串电气距离的金属电极,架空线路遭雷击时,绝缘子串上产生很高的雷电过电压,但因并联间隙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低于绝子串的放电电压,故并联间隙首先放电;接续的工频电弧在电动力和热应力作用下,通过并联间隙所形成的放电通道,被引至金属电极端部,固定在金属电极的两个端部之间燃烧,从而保护绝缘子免于电弧灼烧,进而保护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典型的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如2005年3月23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2687923Y的专利《架空线路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但是,它的侧电极之间的距离固定,而有的绝缘子串长,这样就不方便调节侧电极之间的距离,影响放电灵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市场上的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侧电极之间的距离固定,不能根据不同长的绝缘子串进行调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包括绝缘子,所述绝缘子上下设有多个,且上下相邻两个绝缘子之间通过导电柱连接,最下侧和最上侧的导电柱上均套接有左右两个挤压板,且挤压板呈圆心指向导电柱的圆弧形,左右同侧两个挤压板相对的一端前后侧均设有连接块,且对应的两个连接块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左右同侧的两个连接块相背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且调节螺栓的螺纹端指向导电柱,所述调节螺栓的螺纹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呈圆心指向导电柱的圆弧形,所述固定板抵在导电柱上,左右同侧的两个挤压板相背的一端均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上下端均开口的竖直的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内插接有导电杆,且支撑筒的外端设有与导电杆对应的伸缩调节旋钮,左右同侧的两个导电杆靠近中部绝缘子的一端之间通过导电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电环上开设有插口,且导电环上套接有形状相适应的滑筒,所述滑筒与导电环之间通过紧固旋钮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栓与固定板之间通过圆锥滚子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电杆远离导电环的一端连接有防滑螺栓。
优选的,所述导电环与导电杆之间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瑞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特瑞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77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纳米颗粒光热转换效应的激光器热调谐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油机火花塞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