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热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0327.7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9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主海文;王同伟;韩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健康力(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33 | 分类号: | H04N5/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2 | 代理人: | 宋教花 |
地址: | 10012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加热 红外热成像系统 红外扫描成像 微波加热线圈 本实用新型 红外辐射 热分布 红外扫描装置 数据处理装置 可见光图像 绝热 人体表层 体内热源 显示装置 受热 数据处理 绝热盒 鲁棒性 检测 容纳 图像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热成像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微波加热子系统,该微波加热子系统用于利用微波加热受检者,所述微波加热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微波加热线圈以及用于容纳所述至少一个微波加热线圈并将其进行绝热的绝热盒;红外扫描成像子系统,该红外扫描成像子系统包括:红外扫描装置,用于接收受检者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对电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显示装置,用于将处理后的电信号变为可见光图像进行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检测人体受热情况下人体热分布的变化,此外还能检测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体表层热分布的变化,从而体现鲁棒性差异,此外,还能强化人体内热源,改善图像清晰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成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热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检测设备通常分成针对实体结构的检测设备(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核磁共振(MRI)设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设备)和针对物质和能量流的功能状态检测设备(如红外热成像设备、心电图检测设备、脑电图检测设备、脉搏检测设备)两大类别。针对实体结构的检测设备重点关注检测对象的空间特性,功能状态检测设备重点关注检测对象的时序特性。
近年来,包括热断层成像(TTM,Thermal Texture Maps)系统在内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功能状态检测设备在体检领域获得了不少中医的认可。人是恒温动物,能维持一定体温,并不断向四周空间发射红外辐射能。因生理结构、体表各处温度不等,而当人体某处发生病变或生理状况发生变化时,必将因其血流和代谢变化而产生高于或低于正常温度的偏离。特定细胞,如癌细胞被证明具有高新陈代谢率,因此相对于其他细胞会产生更高的热。根据这一理论制成的红外热成像设备可以测定人体温度的变化,作为临床医学诊断的指标。通过计算机,利用热电模型,对人体浅表层热分布图像规律(强度、结构、梯度)的分析,可以获得人体功能影像学依据,这便是红外热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1956年,美国外壳医师Ran Lawson用红外扫描技术证实了乳腺癌皮肤的温度高于正常部位,这一发现拉开了红外扫描技术临床应用研究的序幕。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以红外成像技术为基础的,与X射线、CT、MRI、B超等形态影像学技术完全不同的,以锁定细胞相对新陈代谢为途径的医用功能学影像技术,其是一种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全新的功能代谢的热显像技术,具有实时、连续、无创、无损、全面、快捷等优点。
尽管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体检领域获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用于功能状态检测时,对检测环境要求恒温,这使得其检测人体健康的量化能力方面受到限制。TTM热成像或其他的远红外体表温度检测设备的不足在于无法满足中医对诊断时变性的要求,中医认为患者的症状是患者日常生活所能接受的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自然呈现,是随时间和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的。由于目前的红外热成像设备强调恒温,其在研究人体鲁棒性上效果稍差。因此,能否将鲁棒性控制的成果用于人体功能状态检测是人们的一个探索方向。并且,人体体温并不是完全恒温的,例如运动后和静止的情况下就有一定的温差变化,每个人的体温也存在差异,这导致了TTM设备诊断结论具有不稳定性和因人而异性。此外,现有的红外热成像设备的图像的清晰度提升一直受到限制。如何尽量消除人体运动等不稳定因素的干扰,进一步改善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图像清晰度,也是力求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微波加热来辅助红外热成像的红外热成像系统,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外热成像系统,该系统包括:微波加热子系统和红外扫描成像子系统;
所述微波加热子系统用于利用微波加热受检者,所述微波加热子系统包括:
包含至少一个微波加热线圈的微波加热电路;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健康力(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健康力(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0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