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普洱茶的二次发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1396.X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0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喜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越超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2 | 代理人: | 骆爱文;王丽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环 内桶 外桶 普洱茶 转动 本实用新型 二次发酵 搅拌管 翻堆 滑槽 轴管 渥堆 第二滑块 电机带动 发酵过程 晒青毛茶 渥堆发酵 位置处 滑动 搅动 外壁 底座 发酵 电机 茶叶 运转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普洱茶的二次发酵设备,包括底座和外桶,所述外桶的内部通过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固定连接有内桶,所述第二密封环安装于内桶的外壁上,且第二密封环远离内桶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一侧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滑块,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内桶、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第一电机、搅拌管和轴管,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时对晒青毛茶形成的渥堆进行翻堆,以保证茶叶的均匀发酵,进行翻堆时,有第一电机带动内桶转动,内桶转动时通过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之间的滑动与外桶产生相对转动,便于实现内桶的运转,同时内桶在转动时与搅拌管和轴管产生相对转动,实现对内桶内渥堆的搅动,使得渥堆发酵更加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普洱茶的二次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普洱茶的二次发酵设备。
背景技术
普洱茶的二次发酵(准发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发酵(普洱生茶),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是将晒青毛茶经过蒸压成固态形状;二是人工发酵(普洱熟茶),是现代发明的新工艺,是将晒青毛茶通过“渥堆”发酵的方法快速发酵,再蒸压成固态形状。
但是,现有的普洱茶的二次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时进行翻堆,而现有的二次发酵设备不便于进行翻堆处理,而且发酵完成后不便于出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普洱茶的二次发酵设备,以解决现有的不便于进行翻堆处理和发酵完成后不便于出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普洱茶的二次发酵设备,包括底座和外桶,所述外桶的内部通过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固定连接有内桶,所述第二密封环安装于内桶的外壁上,且第二密封环远离内桶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一侧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密封环靠近第二密封环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一侧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均嵌入有滚珠,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内部,所述外桶的内部顶端通过轴管安装座安装有轴管,所述轴管上通过支架安装有搅拌管,所述内桶的底端安装有第一电机,且内桶与第一电机通过在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桶的顶端安装有下料斗和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位于下料斗的一侧,且注水管与外桶之间连接有定量阀。
优选的,所述外桶的内部底端安装有导料槽,且外桶内部位于导料槽上方的位置处安装有导料环,所述导料槽的内部安装有导料螺杆。
优选的,所述内桶的底端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内桶的内部,所述出料管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出料管分别位于第一电机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JXF控制器,且底座顶部位于外桶两侧的位置处分别安装有排料槽和第二电机,所述排料槽和第二电机分别与导料槽和导料螺杆连接,所述定量阀、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电磁阀均与JXF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内桶、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第一电机、搅拌管和轴管,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时对晒青毛茶形成的渥堆进行翻堆,以保证茶叶的均匀发酵,进行翻堆时,有第一电机带动内桶转动,内桶转动时通过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之间的滑动与外桶产生相对转动,便于实现内桶的运转,同时内桶在转动时与搅拌管和轴管产生相对转动,实现对内桶内渥堆的搅动,使得渥堆发酵更加均匀,另外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能有效保证内桶与外桶之间的密封性,使得茶叶处于密封状态下发酵,便于实现二次发酵中的厌氧发酵,提高茶叶的发酵质量。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导料螺杆、第二电机、导料环、出料管、电磁阀和导料槽,导出茶叶时,由JXF控制器开启电磁阀,茶叶通过导料环和出料管落入导料槽内,第二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导料螺杆转动,在导料螺杆的转动下将茶叶运送至排料槽所在的位置处,从而将茶叶排出,便于进行后续晾晒和发酵,导料环能有效避免出料管与导料槽的位置不对应时出现下料错误的现象,便于发酵完成后的茶叶导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喜,未经李红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13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茶叶烘干设备
- 下一篇:六堡茶的渥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