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3179.4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0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忠;尚霞;尚应臣;何方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爱朴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7/54 | 分类号: | A47C7/54;A47C7/40;A47C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杨东明 |
地址: | 201402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扶手部 后脚 实木 椅面 背靠部 前脚 延伸 穿过 本实用新型 两端延伸 圈连接 摇晃 承载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木座椅,其包括椅面、椅圈、前脚和后脚,所述前脚和所述后脚分别固定于所述椅面的前端和后端,以支撑所述椅面,所述椅圈连接于所述椅面的上方,所述椅圈包括背靠部和从所述背靠部的两端延伸出的两个扶手部,所述后脚穿过所述椅面并分别向前上方延伸至两个所述扶手部并固定于所述扶手部。该实木座椅的后脚在向上穿过椅面之后继续延伸并连接至椅圈的两个扶手部,通过从实木座椅的底部延伸至顶部的扶手部处,将扶手部与用于承载整个座椅重量的后脚连接,增加了该实木座椅的结构强度并提升了使用耐久,从而避免座椅由于长期使用而产生摇晃,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木座椅。
背景技术
太师椅是中国的传统座椅,采用实木制造,其主要由椅面、前脚、后脚和椅圈等部件构成,并且分为上下两大部分。其中,下半部分包括前脚和后脚,其分别位于椅面的前端和后端并且均连接在椅面下方以用于支撑整个太师椅的重量。上半部分则主要为椅圈,其位于椅面的上方并且环绕于椅面的后端以及两侧设置,以用于供使用者作为背靠及扶手使用,而椅圈与椅面之间则通过若干的连接杆实现连接固定的。
由于太师椅的上下两部分相对独立并且均依靠连接在椅面以实现固定,因此整体的结构强度较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太师椅的各部件之间容易松脱而导致座椅摇晃,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太师椅结构强度较差,各部件在长期使用后易产生松脱而导致座椅摇晃,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的缺陷,提供一种实木座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实木座椅,其包括椅面、椅圈、前脚和后脚,所述前脚和所述后脚分别固定于所述椅面的前端和后端,以支撑所述椅面,所述椅圈连接于所述椅面的上方,所述椅圈包括背靠部和从所述背靠部的两端延伸出的两个扶手部,所述后脚穿过所述椅面并分别向前上方延伸至两个所述扶手部并固定于所述扶手部。
该实木座椅的后脚在向上穿过椅面之后继续延伸并连接至椅圈的两个扶手部上,从实木座椅的底部一直延伸至顶部的扶手部处,通过将扶手部与用于承载整个座椅重量的后脚连接,增加了该实木座椅的结构强度并提升了使用耐久。
较佳地,所述实木座椅还包括背靠板,所述背靠板的底部连接至所述椅面的后部,所述背靠板的顶部连接至所述椅圈的所述背靠部。
通过使用背靠板连接椅面与椅圈的背靠部,可进一步地增加该实木座椅的结构强度,同时背靠板可以与背靠部一起共同作用,增加对使用者背部的承托面积,提升该实木座椅的使用舒适度。
较佳地,所述背靠板为与人体的脊椎形状相适配的S形结构。
通过使背靠板与人体脊柱曲线吻合,降低使用者背部靠在背靠板时腰椎所受的负担,从而进一步提升实木座椅的使用舒适度。
较佳地,所述背靠部的前表面与所述背靠板的前表面连续并共同形成与人体的脊椎形状相适配的S形结构。
通过使背靠部的前表面与背靠板的前表面连续,进一步增加了S形结构的实际面积,并且提升了该实木座椅的外观效果。
较佳地,所述背靠部的高度高于两个所述扶手部的高度。
该实木座椅中用于支撑使用者背部的背靠部比用于放置手臂的扶手部更高,使该实木座椅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并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较佳地,所述背靠部的两端圆滑过渡至两个所述扶手部。
该背靠部圆滑地过渡至两个扶手部,在椅圈上没有折角,从而避免磕碰到使用者的背部和手臂。
较佳地,所述后脚的顶端连接至两个所述扶手部的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爱朴木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爱朴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31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