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6492.3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7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三林;韩国亮;赵福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煜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7 | 分类号: | C10B53/07;C10G1/00;C09C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38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解釜 气体缓冲罐 冷凝装置 塑料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 油罐 避免污染 出渣机构 废旧塑料 回收利用 进料机构 塑料回收 整套设备 出气端 再利用 最大化 裂解 分解 燃料 | ||
塑料回收系统,提供了一种对废旧塑料通过裂解以便回收利用的整套设备,包括进料机构、裂解釜,以及分别与裂解釜相连接的气体缓冲罐和出渣机构,气体缓冲罐连接油罐,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体缓冲罐还连接有冷凝装置,冷凝装置分别连接油罐,冷凝装置的出气端连接裂解釜为裂解釜提供燃料。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合理,构思严谨,能够最大化的将塑料回收利用,以避免污染环境,分解分离彻底,产物便于再利用,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旧塑料的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塑料作为一种性能的优良的可塑性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而伴随的,就是塑料废弃物也日益增多,各种类型的塑料废料随处可见,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典型的白色污染,指的就是废旧塑料的环境污染现象。为了保护环境,对废旧塑料的回收是塑料生产加工中必须考虑的事情。
我国废旧塑料现有的主要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和回收再造粒,其中填埋是将废旧塑料填埋到地下,使其经过土壤的长时间自然分解,但是塑料的自然分解周期很长,很多都上百年还没有完全分解,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常规塑料多为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类,聚乙烯和聚丙烯类塑料经过焚烧可以完全分解且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但是焚烧过程参与反应的燃料和空气,则会引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不可避免的依然存在空气的污染,而聚氯乙烯类塑料在焚烧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一种名为二噁英的物质,二噁英为多种分子结构相似的混合物,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和极低剂量的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在内的多种毒性作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对于回收再造粒,要求必须的纯的塑料回收,无法进行共混改性塑料或填充改性塑料等多种塑料的混合状态回收,这给回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废旧塑料的回收,对我国环境的治理将会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合适的回收工艺,也会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废旧塑料进行回收利用的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塑料回收系统,包括进料机构、裂解釜,以及分别与裂解釜相连接的气体缓冲罐和出渣机构,气体缓冲罐连接油罐,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体缓冲罐还连接有冷凝装置,冷凝装置分别连接油罐,冷凝装置的出气端连接裂解釜为裂解釜提供燃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凝装置包括连通的套管冷凝器和列管冷凝器,套管冷凝器和列管冷凝器串联连接,并分别接通循环冷却水。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冷凝器和列管冷凝器分别连接油罐,用于盛接冷凝出的化合物。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凝装置下游连接有吸附塔和气体隔离器,并分别接往裂解釜和废气燃烧室,进一步的将油气中的低分子烃类和其它气体分离开,低分子烃类送往裂解釜,其它气体送到废气燃烧室。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绞龙,分别连接裂解釜和气体缓冲罐,使得裂解而出的油气首先经过物料的初次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渣机构包括出渣器和与出渣器连接的多级出渣绞龙,以分离出排出的炭黑和其它杂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裂解釜连接有除尘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裂解釜分解回收废旧塑料,并将产物分离,最终得到低分子烃类、高分子油类、炭黑和杂质,分解分离彻底,产物便于再利用,整体结构合理,构思严谨,能够最大化的将塑料回收利用,以避免其污染环境,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连接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煜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煜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64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