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接触器灭弧罩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2089.1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1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汪彤;席志刚;贺小良;陈礼宁;孙静;赵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水二一三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0 | 分类号: | H01H50/00;H01H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1024 甘肃省天水市天水经***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板 本实用新型 新型接触器 接触器 接线柱 可伐件 灭弧罩 排气管 套筒 铜柱 高压直流接触器 密封固定结构 接触器电磁 穿插固定 化学性能 绝缘性能 灭弧结构 驱动系统 装配方便 耐腐蚀 耐高温 焊接 陶瓷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接触器灭弧罩,主要用于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陶瓷板、可伐件、接线柱、排气管、铜柱。其中接线柱、排气管、铜柱均穿插固定在陶瓷板上,陶瓷板底部通过环形的可伐件与安装于接触器壳体内的套筒焊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密封固定结构,接触器电磁驱动系统安装于套筒内。本实用新型采用陶瓷灭弧结构,具有强度高、耐高温、抗电强度大、绝缘性能优异、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的优点,有效提高接触器的可靠性,并且装配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接触器灭弧罩。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接触器基本上采用两种密封方式,一种是采用环氧树脂密封,另一种是采用陶瓷件进行密封。采用环氧树脂密封可以实现腔体内部与外界隔绝,达到电磁系统始终处于惰性气体中的目的。但由于环氧树脂与金属间的密封可靠性较低,尤其在高电压大电流带载分断时存在承受强度不足的问题,因此环氧树脂密封只能满足低电压小电流的应用场合。对于高电压大电流的场合,由于接触器在断开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瞬间高压电弧,电弧发热使腔体内部的气体膨胀,腔体气压增大,其较弱的机械强度直接影响接触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接触器现有环氧树脂胶水密封强度低、耐压低、可靠性差、环境适应能力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可靠性高、承压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并且装配方便、生产效率高的新型接触器灭弧罩。
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接触器灭弧罩,主要用于高压直流接触器。该接触器包括壳体、套筒和电磁驱动机构。壳体是由上端开口的杯形的座体和顶盖组成的密封结构。套筒安装于壳体内,为上端开口的杯形体。电磁驱动机构安装于套筒内,包括线圈、动铁、推杆、反力弹簧、导磁板、接触桥、触头弹簧。该新型接触器灭弧罩包括陶瓷板、可伐件、接线柱、排气管、铜柱。其中接线柱、排气管、铜柱均穿插固定在陶瓷板上,接线柱用于连接主回路,铜柱用于接入控制回路。可伐件为环形,焊接固定在陶瓷板底部。陶瓷板安装在接触器顶盖下面、套筒的上面,其底部可伐件与套筒顶部焊接在一起,这样由陶瓷板、可伐件和套筒共同组成一个密封固定结构。接触器工作时,当线圈通电时由动铁推动推杆和接触桥向上移动,接触桥与接线柱底部接触,接通主回路;反之当线圈断电时接触桥向下移动,则断开主回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陶瓷板上设有用于穿插接线柱的通孔,接线柱中部设有凸起的环形台阶,该环形台阶的直径大于该通孔的直径,使得所述接线柱向下插入该通孔后,该环形台阶的底面与陶瓷板的上表面相接触,用于接线柱安装时的固定和密封。陶瓷板上穿插铜柱的位置上设有衬圈,用于铜柱安装时的固定和密封。
有益效果:
与现有环氧树脂胶水密封结构的接触器比较,本实用新型采用陶瓷灭弧结构,将陶瓷灭弧罩与线圈套筒直接焊接在一起,显著提高了接触器的密封强度,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的场合,可用于高压直流接触器,其抗压能力远高于接触器断开时高压电弧使腔体气体膨胀导致的气压增加值,并且具有耐高温、抗电强度大、绝缘性能优异、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的优点,有效提高接触器的可靠性,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工艺技术能保证陶瓷板、可伐件、套筒之间可靠焊接,有效提高接触器的密封性能。此外,该新型灭弧罩装配方便,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接触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灭弧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灭弧罩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陶瓷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水二一三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天水二一三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20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