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3465.9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9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福瑞客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张晓辉;樊羿 |
地址: | 45004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带 活动件 垃圾杂物 顶接件 水体 打捞装置 稳定结构 支撑结构 组合机构 限位件 耙齿 本实用新型 限位配合 动力船 夹角为 铰接 紧凑 打捞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包括动力船以及安装在动力船上的打捞装置,所述打捞装置包括传送带以及设置在传送带上的耙齿组合机构,所述耙齿组合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在传送带上的活动件和顶接件,以及限位件,当所述顶接件与活动件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顶接件或活动件形成限位配合关系,以使所述支撑结构形成稳定结构;记传送带倾角为α,在稳定结构中,活动件与传送带的夹角为β,α与β应满足:90-α≤β≤180-α。其用途是:在打捞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更紧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疏浚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
背景技术
由于水体存在于地球的方方面面,在生物体内,水循环的作用是将有毒物质随水循环排出生物体;在物质环境中,水循环的表现是云、雨、江、湖、海,从而调节着地球的温度,随着水循环,环境污染的最终存在必然集中至大海。
环境污染集中至水体时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垃圾充斥河道、水体溶液化,伴随而来的是,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水草或垃圾堵塞河道,轻者对行船不利,重者引发洪涝灾害。通过固定疏浚建筑仅能够清理固定区域内的污染物,如闸门处的打捞站;更为主动的方式是采用行走式疏浚船。
公开日为2017年5月31日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6759191A公开了一种新型河道漂浮水生植物打捞清运装置,包括:打捞装置,用于从河道中打捞水生植物;动力装置,用于为打捞装置提供动力;贮存装置,用于贮存由打捞装置从河道中打捞的水生植物;破碎装置,用于将贮存装置内的水生植物进行破碎,形成浆液状态;清运装置,用于将贮存装置内破碎的水生植物转运至储存池;其中,所述打捞装置一端伸入河道内,另一端与贮存装置相接,打捞装置上设置由有耙履带板和无耙履带板连接形成的履带,有耙履带板上设有用于打捞水生植物的耙,打捞装置还连接动力装置,贮存装置内安装有破碎装置,贮存装置通过清运装置连接储存池。该技术方案中,打捞装置的耙履带板采用固定的方式,导致其耙齿长度受限,对水草、大型垃圾的打捞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进打捞清运装置,以在不降低打捞效果的情况下,使打捞清运装置更紧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包括动力船以及安装在动力船上的打捞装置,所述打捞装置包括传送带以及设置在传送带上的耙齿组合机构,所述耙齿组合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在传送带上的活动件和顶接件,以及限位件,当所述顶接件与活动件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顶接件或活动件形成限位配合关系,以使所述支撑结构形成稳定结构;记传送带倾角为α,在稳定结构中,活动件与传送带的夹角为β,α与β应满足:90-α≤β≤180-α。
优选的,所述活动件的侧面设有顶杆,所述顶接件的活动端头处设有弧形导引轨,当所述活动件向后倾斜时,所述顶杆与所述导引轨配合形成支点。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当所述顶接件与活动件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顶接件形成限位配合关系,以使所述支撑结构形成稳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弧形导引轨的端部以形成钩形形状,且该端部为所述顶接件的活动端的最外方,当所述顶接件与活动件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顶杆形成限位配合关系,以使所述支撑结构形成稳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活动件为钩形,钩形的开口方向朝向其运动前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活动的耙齿组合机构,能够在合理增加耙齿长度的情况下,对打捞装置的长度、角度的改变较小,在打捞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更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实施例1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福瑞客商贸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福瑞客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34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