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轮毂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6405.2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4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杨荫千;付树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常珏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41/02;B24B41/06;B24B47/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唯思百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5 | 代理人: | 金辉;周颖洁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轮毂 连接板 自转电机 抛光轮 倾斜板 本实用新型 公转电机 固定机构 抛光装置 自转 轮毂 转轴 上下移动机构 定位准确 抛光处理 倾斜设置 旋转装置 运行稳定 升高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轮毂抛光装置,具有公转电机、连接板、自转电机和轮毂固定机构;所述公转电机的机壳固定在机架上,其转轴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周边固定有2~5个倾斜板,连接板的下方对应设有抛光轮;所述倾斜板上固定有自转电机;所述自转电机的转轴穿过倾斜板与轮毂固定机构相连;所述抛光轮安装在固定于机架底部的上下移动机构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装置使倾斜设置的汽车轮毂自转及公转,再升高抛光轮使自转及公转的汽车轮毂进行抛光处理,运行稳定可靠,定位准确,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属于抛光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毂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是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它是汽车零部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成长,轮毂行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轮毂为汽车上的重要行驶部件,承受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负荷,为此,轮毂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汽车的性能。当汽车轮毂需要做抛光处理,减少对轮胎的磨损,提高安全性。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用于汽车轮毂外表面抛光的抛光装置结构不合理,一部分采用人工抛光费时费力,且光洁度不均匀,难以满足要求。
另一部分,汽车轮毂现在大多采用烤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毂容易磨损,如把汽车轮毂镀铬,既美观也很耐用,但是烤漆汽车轮毂在烤漆前也要经过表面光饰处理。目前,在进行汽车轮毂表面的光饰时,大都采用旋转抛光法,即将固定在旋转装置上的轮毂置于抛光槽内,通过旋转装置是轮毂自转,从而实现轮毂与研磨料之间摩擦从而实现抛光,但是该种方式相对于人工抛光,虽然提高了加工效率,但是抛光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提高抛光质量,运行稳定可靠,使用安全的汽车轮毂抛光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轮毂抛光装置,具有公转电机、连接板、自转电机和轮毂固定机构;所述公转电机的机壳固定在机架上,其转轴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周边固定有2~5个倾斜板,连接板的下方对应设有抛光轮;所述倾斜板上固定有自转电机;所述自转电机的转轴穿过倾斜板与轮毂固定机构相连;所述抛光轮安装在固定于机架底部的上下移动机构上。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轮毂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均布有对应轮毂上相邻轮辐之间形成的空隙的张紧柱;所述张紧柱通过软管与高压充气机相连;所述高压充气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侧边或背面。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同步驱动电机、同步带、固定座、丝杠和移动块;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机架上;所述丝杠通过轴承安装于固定座的下端,丝杠下端通过同步轮与同步带相连,上端与移动块螺纹连接;所述移动块呈“匚”字形,移动块的下端一侧具有与固定座一侧开设的滑轨对应的滑块,移动块的上端与抛光轮的安装座的侧面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抛光轮与安装于安装座上的抛光驱动机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装置使倾斜设置的汽车轮毂自转及公转,再升高抛光轮使自转及公转的汽车轮毂进行抛光处理,运行稳定可靠,定位准确,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轮毂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正面均布有对应轮毂上相邻轮辐之间形成的空隙的张紧柱;张紧柱通过软管与高压充气机相连;高压充气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侧边或背面;可以通过高压充气机对张紧柱充气张紧,保证轮毂固定,抛光结束后,对张紧柱放气,取下轮毂。
(3)本实用新型的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同步驱动电机、同步带、固定座、丝杠和移动块;同步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带动同步轮和丝杠转动,由于固定座是固定于机架上的,丝杠转动过程中,移动块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座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常珏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常珏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64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