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冲螺栓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6763.3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8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涂志东;涂志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力航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5/00 | 分类号: | F16B35/00;F16B43/00;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环形 垫片 螺栓本体 本实用新型 保护组件 缓冲螺栓 上下两侧 包围 橡胶 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 水汽 锈蚀 螺柱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螺栓,包括螺栓本体,所述螺栓本体的螺柱上设置有将螺栓本体包围在其中的金属环形垫片,所述金属环形垫片上下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并且将金属环形垫片包围其中的橡胶保护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在金属环形垫片上下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并且将金属环形垫片包围其中的橡胶保护组件,可以将尽量少的避免金属环形垫片与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等环境因素接触,使得金属环形垫片难以锈蚀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栓,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缓冲螺栓。
背景技术
汽车因为在行驶的过程中比较的颠簸,因此为了让螺栓难以从连接位置脱落,在汽车上常采用缓冲螺栓。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缓冲螺栓,其包括螺栓本体1,螺栓本体1的螺柱2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金属环形垫片3与橡胶垫片13。将螺栓本体1拧入螺纹孔中,橡胶垫片13与汽车上部件的表面接触。汽车行驶中的震动传递给螺栓时一部分的震动能量被橡胶垫片13阻隔吸收,使得该缓冲螺栓难以从连接位置脱离。
但是该缓冲螺栓中的金属环形垫片3裸露在外,然后受到环境中水汽等因素的影响而锈蚀,并令金属环形垫片3与螺栓本体1的螺栓头因为锈蚀而粘结在一起,使得该螺栓难以拆卸下再次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缓冲螺栓,其优势在于可对金属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得螺栓难以因为锈蚀而无法再次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冲螺栓,包括螺栓本体,所述螺栓本体的螺柱上设置有将螺栓本体包围在其中的金属环形垫片,所述金属环形垫片上下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并且将金属环形垫片包围其中的橡胶保护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金属环形垫片上下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并且将金属环形垫片包围其中的橡胶保护组件,可以将尽量少的避免金属环形垫片与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等环境因素接触,使得金属环形垫片难以锈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下垫片与上垫片,所述下垫片上设置有插入孔,所述上垫片上与插入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插入孔配合的稳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组件包括下垫片与上垫片,下垫片上设置有插入孔,上垫片上与插入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插入孔配合的稳定件,将上垫片上的稳定件插入至下垫片上的插入孔中可以将上垫片与下垫片连接在一起并将金属环形垫片包围在上垫片与下垫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件包括有与上垫片相连的连接片,连接片远离上垫片的一端上设置有倒钩,所述插入孔中设置有与倒钩配合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片远离上垫片的一端上设置有倒钩,所述插入孔中设置有与倒钩配合的凸块,倒钩进入插入孔后勾住凸块,使得上垫片与下垫片稳固连接,难以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垫片与下垫片均为环状,所述插入孔沿着下垫片的圆周方向设置均布有四个,所述稳定件的数量与插入孔的数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垫片与下垫片均为环状,插入孔沿着下垫片的圆周方向设置均布有四个,稳定件的数量与插入孔的数量相同,让上垫片与下垫片之间存在多个连接点,使得上垫片与下垫片之间连接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垫片上设置有与金属环形垫片吻合的嵌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垫片上设置有与金属环形垫片吻合的嵌入槽,金属环形垫片嵌入至嵌入槽中,使得下垫片与上垫片能够将金属环形垫片的表面全覆盖包裹,更进一步令金属环形垫片免受外部环境的侵蚀而锈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垫片上的相对两侧的上端面边缘设置有一个取出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力航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力航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67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