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持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7373.8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6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周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2 | 分类号: | A61B17/06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夹持臂 第一夹持臂 夹持头 医用持针器 弧形凸面 本实用新型 弧形凹面 形状适配 凹槽内壁 闭合状态 操作机构 大体方向 防滑纹路 上端 摆动端 持针器 控制夹 缝针 夹持 进针 开合 下端 断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持针器,包括主体,主体前端包括有夹持头,主体下端包括有能够控制夹持头开合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头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上端均为摆动端,第一夹持臂上朝向第二夹持臂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夹持臂形状适配的凹槽,所述夹持头在闭合状态时第二夹持臂完全置于凹槽中,第二夹持臂的上部设置有朝向第一夹持臂的弧形凸面,所述凹槽内壁对应弧形凸面处设置有与之形状适配的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处均设置有防滑纹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持针器,可以在不改变持针器大体方向的情况下轻松而牢靠地改变进针角度,而且夹持头不易断裂,夹持效果强,便于后续缝针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持针器。
背景技术
持针器是医生手术使用的器械,主要用于夹持缝针来缝合组织,有时也用于器械打结、装卸刀片。持针器一般包括位于前端的夹持头以及位于尾端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能够控制夹持头的开合。目前医用持针器多为平面夹持面,在临床应用中夹持针时,弯针所在平面及进针方向均与持针器的纵轴相垂直,在较为广阔的平面术野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却根本就不能满足临床中对狭小空间内或腔洞中斜行缝合的需要;临床上有部分的持针器虽然考虑到了斜行夹持缝针,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发现因其整体的刚性及其头部弯曲度不够而经常发生缝合过程中的缝针偏向滑移和进针斜度不够的情况;这些设计虽然理论上能够满足临床上特殊缝合的需要,但是设计上的缺陷使得持针器的夹持部刚性不足,易于变形,甚至折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持针器,夹持头不易断裂,夹持效果强,便于后续缝针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持针器,包括主体,主体前端包括有夹持头,主体下端包括有能够控制夹持头开合的操作机构,所述夹持头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上端均为摆动端,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下端均为铰接端,第一夹持臂上朝向第二夹持臂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夹持臂形状适配的凹槽,所述夹持头在闭合状态时第二夹持臂完全置于凹槽中,第二夹持臂的上部设置有朝向第一夹持臂的弧形凸面,所述凹槽内壁对应弧形凸面处设置有与之形状适配的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处均设置有防滑纹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上端均为摆动端,下端均为铰接端,两者通过下端的铰接能够实现相互合并或打开;由于第一夹持臂上朝向第二夹持臂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夹持臂形状适配的凹槽,且夹持头在闭合状态时第二夹持臂完全置于凹槽中,将物件置于凹槽中并通过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配合进行夹持,操作简单、夹持效果更好;由于第二夹持臂上弧形凸面及第一夹持臂上弧形凹面的设置,夹持头通过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的配合对物件构成夹持,有助于改变夹持针的方向,且夹持牢固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均为四分之一圆周长的圆弧形,所述第一夹持臂的顶部为平头形状,第一夹持臂的宽度为该圆弧形的半径的两倍长,第一夹持臂顶部至弧形凹面的最短距离等于该圆弧形的半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顶部平头形状的设置不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且采用平头形状使得夹持头的顶部具有更大的宽度,从而提高强度,不容易断裂。四分之一圆周长的圆弧形的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使得夹持头能够提供更多的释力角度,提高对不同物件的夹持效果,该项目的持针器在工作时,夹持的缝针所在平面与夹持点所在夹持曲面半径所在平面一致,改变在夹持点的位置则可灵活地改变缝针的倾斜度,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灵活地倾斜缝合,此外采用上述规则形状利于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制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下部设置有与弧形凸面相毗邻的第一夹持平面,所述弧形凹面的下部毗邻设置有与第一夹持平面夹持配合的第二夹持平面,所述第一夹持平面和第二夹持平面上均设置有防滑纹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第一夹持平面和第二夹持平面也可以用于对缝针进行夹持,提高临床操作的可多变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73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缝合针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使用腔内切割吻合器切割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