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翘起功能的可折叠摩托车离合刹车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9275.8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3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锐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3/04 | 分类号: | B62K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衔接件 铰接部 固定座 拉簧 安装槽 铰接 握把 离合刹车 水平状态 防翘起 铰接轴 可折叠 凸耳 误触 摩托车 本实用新型 快速复位 上下转动 竖直平面 向上翘起 向下弯折 凸出的 拉伸 连带 内壁 有向 把手 穿过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翘起功能的可折叠摩托车离合刹车把手,包括固定座、握把和衔接件,衔接件与固定座相铰接,衔接件可绕其与固定座的铰接处在一竖直平面内上下转动,握把铰接在衔接件上;固定座开设有与衔接件相配合的安装槽,衔接件设有向外凸出的铰接部,铰接部置于安装槽内,衔接件上固定有铰接轴,铰接轴穿过铰接部,铰接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向外突出的凸耳,两个凸耳与安装槽的内壁之间均固定有拉簧,铰接部在两个拉簧的作用下保持在水平状态并连带握把一同处于水平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误触的情况下,不管是向上翘起还是向下弯折,都会拉伸相对的那个拉簧,在拉簧的弹力作用力下,误触后可以快速复位,避免人员够不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握把,具体讲是一种具有防翘起功能的可折叠摩托车离合刹车把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摩托车车把的握把是一体成型的,在摩托车发生倾倒时,容易使得车把的握把因撞击而发生变形甚至损坏,需要经常更换握把,增加摩托车的使用成本。
专利号为CN203142928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摩托车离合刹车握把,包括固定座、握把部件、第一连接轴和卡位机构,固定座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包括两个侧壁和后壁,两个侧壁上均设有同轴的穿孔,握把部件设有凸接端,凸接端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连接轴穿过穿孔和第一通孔,握把部件通过第一连接轴与固定座铰连接,卡位机构夹持在后壁和凸接端之间。握把部件通过第一连接轴与固定座铰连接,并且在握把部件与固定座之间设有卡位机构,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将握把部件进行折叠,在摩托车发生意外倾倒时,握把部件可以相对固定座转动,避免了握把部件因受到撞击而被损坏,造成车辆行驶中途无法正常操控车辆,确保驾驶者可以安全到达目的地,延长了摩托车握手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其折叠包括了两部分,第一个在其具体实施例30段提到“在车体发生倾倒或碰撞时,握把受到外部推力,握把自身可以绕着第二连接轴发生旋转,避免因受到撞击而被损坏,同时握把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复位”;第二个在其具体实施例37段提到“握把部件受到外部推力时,球体受压,带动弹性件向容置孔内收缩,球体脱离卡槽,进入到滑槽中,握把部件绕着第一连接轴就可以进行旋转。在无外力作用时,球体卡接在卡槽中,使握把部件与固定座之间实现自锁,不会轻易发生旋转”。
该专利虽然可以折叠来避免车辆倾倒而造成的冲击破坏,但是仍然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人员在误触情况下,会导致握把部件翘起,具体的是第二部分,球体卡接在卡槽中,使握把部件与固定座之间实现自锁,虽然不会轻易发生旋转,但是仍然会有可能发生旋转,而且这部分的旋转和第一部分不同的是,第一部分在旋转后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复位,第二部分旋转后并不会复位,这样在误触导致翘起后,紧急情况人会没办法够到刹车把,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翘起功能的可折叠摩托车离合刹车把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座、握把和衔接件,所述衔接件与所述固定座相铰接,衔接件可绕其与固定座的铰接处在一竖直平面内上下转动,所述握把铰接在衔接件上,握把可绕其与衔接件的铰接处在一水平面内向握把的外侧转动;所述固定座开设有与所述衔接件相配合的安装槽,衔接件设有向外凸出的铰接部,铰接部置于所述安装槽内,衔接件上固定有铰接轴,铰接轴穿过所述铰接部,铰接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向外突出的凸耳,两个凸耳与安装槽的内壁之间均固定有拉簧,铰接部在两个拉簧的作用下保持在水平状态并连带握把一同处于水平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锐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锐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92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的把手构造
- 下一篇: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