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1185.8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8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明;陈亮;王宁;陈育智;汤丽华;李小山;张能沣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华厦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新型通信设备 固定套筒 收纳部件 天线 本实用新型 充电电路 充电模块 扬声器 收纳 天线螺纹 天线匹配 麦克风 电连接 铰接 卡块 内壁 拆卸 充电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通信设备,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麦克风和扬声器,机壳的顶部设有天线,机壳的一侧设有收纳部件;所述收纳部件包括凹槽,凹槽与天线匹配,凹槽的内壁均设有一个卡块,凹槽的端部设有一个固定套筒,固定套筒与机壳铰接,固定套筒与天线螺纹连接,机壳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蓄电池电连接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该新型通信设备中,通过收纳部件能够对天线进行可靠收纳,从而实现了天线的灵活拆卸,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不仅如此,通过充电电路,能够对蓄电池进行可靠稳定充电,从而提高了对蓄电池的保护,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通信设备中,都部分是用来进行长途无线通讯的,比如通讯对讲机,这些通信设备为了增加信号,都会在顶部设置一根天线,但是这些天线容易因为工作人员使用不当,发生折断,这样就降低了设备的实用性;不仅如此,这些设备内部都设有蓄电池,来给设备提供续航,可以由于现有的充电电路中,在充电的时候,无法对蓄电池的电压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导致了过充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蓄电池性能下降,降低了通讯设备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通信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新型通信设备,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麦克风和扬声器,机壳的顶部设有天线,机壳的一侧设有收纳部件;
所述收纳部件包括凹槽,凹槽与天线匹配,凹槽的内壁均设有一个卡块,凹槽的端部设有一个固定套筒,固定套筒与机壳铰接,固定套筒与天线螺纹连接;
当设备不用的时候,天线从机壳上拆卸来,此时,天线与固定套筒螺纹连接,随后转动固定套筒,使得天线嵌入到凹槽中,同时配合卡块对天线进行固定,实现了对天线的灵活收纳,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所述机壳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蓄电池电连接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包括整流桥、集成电路、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集成电路的型号为BQ2002,整流桥的输出侧的一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集成电路的第一端和第四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阻与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且通过第一电容接地,且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且分别与集成电路的第五端和第六端连接,且通过第三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且分别与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六电阻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且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且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蓄电池的负极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八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其中,在充电电路中,电源电压经过整流桥以后,通过第四二极管的限压,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通过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组成的恒流电路,能够对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从而提高了对蓄电池的保护;而且,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能够对蓄电池的电压进行取样,随后由集成电路的第三端进行采集,来控制对蓄电池的充电,进一步提高了对蓄电池的保护,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机壳的正面还设有显示屏和按键。
其中,显示屏,能够对设备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按键,便于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操控。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为液晶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华厦学院,未经厦门华厦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1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