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1739.4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2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民;梁涛涛;居耀成;余晓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11/00 | 分类号: | F21S11/00;F21V7/04;F21V8/00;F21V17/12;F21V2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车库 波纹管 自然采光 照明系统 导光管 砼墩 本实用新型 导光筒 设置孔 下端 屋顶 设计技术要求 平板基座 照明功能 照明技术 采光罩 漫射器 透光 浇注 穿入 保暖 混凝土 通风 伸出 包围 贯穿 配合 协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在地下车库屋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导光筒设置孔,在导光筒设置孔内设置波纹管,波纹管高出地下车库屋顶面上表面;在波纹管周围,浇注混凝土,形成砼墩座,砼墩座在高度方向将波纹管包围在内;砼墩座上面设置平板基座、透光的平板采光罩;在波纹管内,穿入导光管并固定,导光管下端伸出波纹管;在导光管下端,安装漫射器。本实用新型的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可确保地下车库照明技术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其本项自然采光照明系统技术,在地下车库设计中与相关的建筑保暖通风设计密切配合、相互协调,能达到自然采光照明功能的设计技术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车库的常态照明技术创新应用实现降低能耗,已逐渐成为建筑物节能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建筑物的地下车库因使用面积庞大,照明系统则相应的能耗较大,且要求采用的节能照明体系相对的稳定,这就需要在照明系统构成方式上进行技术改进。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下车库与小区既有及新增地下车库工程的规划、或技改设计、施工均易于实现,可持续促进智慧城市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有技术的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其结构比较复杂,且地下车库照明技术工程无法保证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等要求,不利于建筑节能照明工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还不能达到所需的节能环保技术质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结构复杂、节能环保效果较差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的技术及工艺,易于设计和实施的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的改进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设置在地下车库屋顶面上,其特征在于,在地下车库屋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导光筒设置孔,导光筒设置孔在地下车库屋顶面上形成贯穿的通孔;在导光筒设置孔内设置波纹管,波纹管高出地下车库屋顶面上表面;在地下车库屋顶面上的波纹管周围,浇注混凝土,形成砼墩座,砼墩座在高度方向将波纹管包围在内;砼墩座上面设置平板基座,在平板基座上设置平板采光罩,透光的平板采光罩作为光线的进入口;在波纹管内,穿入导光管并固定,导光管的长度大于波纹管的长度,下端伸出波纹管;在导光管下端,安装漫射器。
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漫射器通过固定装饰圈与导光管可拆卸式连接。
在导光管与地下车库屋顶面下表面之间,还设置密封装饰套圈。
所述平板基座通过连接螺栓设置在砼墩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车库的常态照明技术创新应用实现降低能耗,已逐渐成为建筑物节能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建筑物的地下车库因使用面积庞大,照明系统则相应的能耗较大,且要求采用的节能照明体系相对的稳定,这就需要对照明系统构成进行技术改进。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下车库与小区既有及新增地下车库工程的规划、或技改设计、施工均易于实现,可持续促进智慧城市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可确保地下车库照明技术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其本项自然采光照明系统技术,在地下车库设计中与相关的建筑保暖通风设计密切配合、相互协调,能达到自然采光照明功能的设计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的自然采光系统平面图;
图2为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的导光筒设置孔平面图;
图3为图2沿A—A剖面图;
图4为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照明系统的平板基座采光罩大样图;
图5为一种地下车库自然采光系统的导光管安装完成大样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17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阳光智能扩散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面发光且散热性好的汽车LED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