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蛙类野外种群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4452.7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4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敏毅;马金晶;方祥轩;程玮玮;董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133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柄 网罩 本实用新型 测定装置 野外种群 蛙类 电池组 栖居环境 前端设置 数据统计 同步采集 拉链 捕蛙 尾端 柱形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蛙类野外种群测定装置,包括网罩,所述网罩连接有操作柄,所述操作柄前端设置有LED灯,所述操作柄尾端设置有与LED灯连通的柱形电池组;所述操作柄上设置有开关;所述网罩上设置有拉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捕蛙时可同步采集蛙栖居环境多种数据,数据统计准确、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野外种群测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蛙类野外种群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科研单位为评估某一地区蛙种群的数量、鸣叫及环境特性,采用标志重捕法及实验室分析进行测定。由于野生蛙的跳跃能力强,敏感度高,捕捉难度较大,现有捕捉工具捕捉效率低下且易伤害蛙体,影响实验数据准确性及后期放生;再者,现有捕捉工具对蛙栖居环境相关数据、种群特征不能同步记录,不利后期科研工作顺利开展。野生蛙捕捉通常在夜晚进行,这更增加了其捕捉难度,科研人员亟需一种捕捉高效、携带方便且能同步采集和测定蛙栖居环境信息及种群特征的捕蛙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的便携式蛙类野外种群测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蛙类野外种群测定装置,包括网罩,所述网罩连接有操作柄,所述操作柄前端设置有LED灯,所述操作柄尾端设置有与LED灯连通的柱形电池组;所述操作柄上设置有开关;所述网罩上设置有拉链。本实用新型柱形电池组为LED灯供电,使用方便。网罩与操作柄连接固定后即可实施捕蛙作业,拆卸后方便携带。作业时,操作人员按下开关,LED灯发出强光使蛙暂时休眠,防止蛙逃逸,从而方便野生蛙顺利进入网罩,完成捕捉工作。本实用新型网罩上设置拉链,方便蛙捕捉,工作人员不直接触碰蛙体,降低对蛙体伤害。
优选的,所述操作柄为伸缩杆结构,所述操作柄与网罩由螺杆、螺孔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柄与网罩分体设置且操作柄可伸缩,采用该技术方案时,其便于携带,适用性更强。
优选的,所述操作柄上还设置有海拔记录仪,温度计,微型摄像仪;所述海拔记录仪,温度计,微型摄像仪还设置有与之无线连通的数据采集器。海拔记录仪,温度计,微型摄像仪能实时记录蛙栖居环境数据,采集数据同步传送给数据采集器。
优选的,所述LED灯与海拔记录仪,温度计,微型摄像仪一体设置。其节约空间,整体美观,易于操作。
优选的,所述便携式蛙类野外种群测定装置还备置有透明标本盒,所述透明标本盒设置有录音设备,所述录音设备与数据采集器无线连通。录音设备记录的蛙鸣叫信息实时传送于数据采集器。
便携式蛙类野外种群测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夜间至野外采集区,操作柄固定网罩后展开,之后,柱形电池组与操作柄连接;
B、寻蛙声定位蛙栖息地,同步的,海拔记录仪、温度计、微型摄像仪采集信息发送至数据采集器自动记录;随后开关打开LED灯,LED灯强光照射蛙后蛙不再跳跃,随即将蛙罩入网罩内,蛙受惊跳跃时迅速翻转网罩,蛙落入网罩底部;
C、将网罩底部置于透明标本盒内,轻打开拉链,蛙进入透明标本盒内后关闭,透明标本盒内录音设备测定蛙个体的鸣叫信息并自动发送至数据采集器记录;
D、工作人员肉眼观测并记录蛙雌雄比例、健康状况。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
2、可拆卸,方便携带;
3、数据采集同步,便于后期科研工作开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柄与网罩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师范大学,未经安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44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鱼养殖饲料投放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根结线虫无菌培养的组培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