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6956.2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9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钜荷热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F28F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吕***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流体 蓄热管 热流体管 相变蓄热 加热流体流 间隔板 配管 电磁四通换向阀 加热流体进口 本实用新型 保温层 取热 储存 隔板 蓄热 加热流体出口 不锈钢隔板 流出流道 设计结构 吸热过程 蓄热材料 隔间板 进流道 放热 外壁 保温 四面 流出 外围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包括加热流体管、取热流体管、蓄热管、电磁四通换向阀和隔板。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最中间为取热流体管,取热流体管外围为填充满蓄热材料的蓄热管,蓄热管外壁用保温层进行保温,蓄热管保温层外圈为加热流体流道,加热流体流道四面各设有不锈钢隔板;加热流体管包括加热流体进口配管和加热流体出口配管,加热流体从加热流体进口配管进入,进入后从加热流体流进流道流入,热量在蓄热管中储存后从加热流体流出流道流出,取热流体管吸收储存的热量后用来使用,电磁四通换向阀控制加热流体放热、蓄热过程和取热介质吸热过程。本实用新型内隔间板相变蓄热管,设计结构合理,取热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
背景技术
热管是一种依靠管内的工作液相变来吸收和释放汽化潜热,以工作液流动来传热的换热元件。利用热管相变蓄热技术实现余热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包括加热流体管、取热流体管、蓄热管、电磁四通换向阀,还包括隔板、加热流体总配管、取热流体配管,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最中间为取热流体管,取热流体管外围为填充满蓄热材料的蓄热管,蓄热管外壁用保温层进行保温,蓄热管保温层外圈为加热流体流道,加热流体流道上、下、左、右四面各设有不锈钢隔板。所述加热流体管包括加热流体进口配管和加热流体出口配管,加热流体从加热流体进口配管进入,进入后从加热流体流进流道流入,此过程中热流体热量通过蓄热材料在蓄热管中存储,释放热量后的加热流体再经过加热流体流道中的隔板后从加热流体流出流道中流出,流出后进入加热流体出口配管;所述取热流体管包括取热流体进口管和取热流体出口管,取热时蓄热管中储存的热量被取热介质吸收,取热流体吸收蓄热材料中存储的热量后从取热流体出口管流出,作为辅助热量被用来使用;所述蓄热管中填充蓄热材料,蓄热管外壁用保温层保温;所述电磁四通换向阀通过电磁先导阀控制四通主阀换向,用来控制加热流体放热蓄热过程和取热介质吸热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为圆形管。
其中,所述取热流体管设置在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中心位置,贯通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底部。
其中,取热流体可以为水,冷水从取热流体进口管进入,吸热蓄热管中储存的热量后,高温的热水从取热流体出口管流出,高温热水中的热量用来取暖使用。
其中,所述填充了蓄热材料的蓄热管为圆筒形套管,套在取热流体管外围,蓄热管没深入底部,在底部位置有留空。
其中,所述加热流体流道为圆筒形套管,套在蓄热管保温层外围,蓄热管保温层涂刷防腐漆。
其中,加热流体可以为高温恒温硅油。
进一步地,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一端开口,加热流体的流入、流出及取热流体的流入从开口端一侧进入,另一端除蓄热流体管开口外,其余均为封闭端。
其中,加热流体进口配管、加热流体出口配管及取热流体进口管设在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开口端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不锈钢板,设在加热流体流道上、下、左、右四面,隔板焊接在加热流体流道内部。
其中,加热流体沿隔板从加热流体流道流进,从加热流体流道底部后再沿另一隔板从加热流体流出流道流出。
进一步地,电磁四通换向阀与取热流体配管和加热流体总配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四通先导阀控制四通主阀,换向可靠,能瞬时换向并可在最小压差下动作,使经过四通阀的压降和泄漏减到最小;
(2)内间隔板相变蓄热管结构合理,取热能量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钜荷热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钜荷热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6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