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串口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7126.1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4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谷家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译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1 | 分类号: | H04B1/401;G06F13/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沈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73 | 代理人: | 沈祖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装置 无线串口 无线通讯模块 数据接收装置 微处理器 服务模块选择 本实用新型 传递数据 传输信号 串口模块 串口数据 电源模块 节约设备 数据传递 数据传输 透明传输 无线网络 现场布线 现场设备 远程控制 可切换 智能化 发射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串口连接装置,所述无线串口连接装置包括一串口模块、一微处理器、一433M无线通讯模块、一切换模块和一电源模块。所述无线串口连接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使得所述无线串口连接装置可切换“透明传输”和“定点发射”模式,通过微处理器将串口数据与433M无线通讯模块的数字数据相互转换,达到利用无线网络来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减少现场布线、节约设备成本且减少外界对所传输信号的干扰的目的;另外,用户可通过所述服务模块选择所述433M无线通讯模块发送数据的模式,可同时将数据传递给多台数据接收装置以及选择性地传递数据给特定的数据接收装置,实现智能化的远程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串口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设备控制方式一种是通过串口来控制,另一种是通过网络进行控制,其中串口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和底层的通信,网络主要应用于智能设备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通信,随着智能化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在遥控、收银、远程抄表等应用领域,人们逐渐需要利用无线网络来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以减少现场布线、节约设备成本且减少外界对所传输信号的干扰;另外不同的无线传输协议对于传送带宽及距离各有不同的限制,433M无线通讯模块可实现中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口连接装置,用于第一串口和第二串口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串口连接装置,所述无线串口连接装置包括:一串口模块、一微处理器和一433M无线通讯模块,所述串口模块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433M无线通讯模块。
所述串口模块,用于输出上传串口信号以及接收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的下传串口信号。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将所述串口模块输出的上传串口信号编码转换成上传数字信号后传递给所述433M无线通讯模块,以及将所述433M无线通讯模块接收的下传数字信号译码成下传串口信号后传递给所述串口模块。
所述433M无线通讯模块,包括一发射模块和一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发射所述上传数字信号,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下传数字信号。
优选的,所述串口装置为RS485串口装置。
优选的,所述无线串口连接装置包括一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切换所述433M无线通讯模块的数据传输模式。
优选的,所述无线串口连接装置包括一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为所述无线串口连接装置提供电能。
优选的,所述无线串口连接装置包括一发声模块,所述发声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提示数据传输已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串口连接装置通过所述无线串口连接装置的微处理器将串口信号与433M无线通讯模块的无线数字信号相互转换,达到利用无线网络来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减少现场布线、节约设备成本且减少外界对所传输信号的干扰的目的;另外,用户可通过所述切换模块选择所述433M无线通讯模块传输数据的模式,可同时将数据传递给多个串口,以及选择性地传递数据给特定的串口,实现智能化的远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串口连接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串口连接装置的数据传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译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译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7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