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电池箱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10339.X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0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诚实;杨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刘彦 |
地址: | 215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端板 前端板 底板 右长侧板 左长侧板 氩弧焊接 长度方向两端 内部腔体 电池箱 轻量化 壳体 本实用新型 搅拌摩擦焊 电池组件 铝型材板 散热效果 中空结构 组合拼接 抗碰撞 耐腐蚀 重量轻 冲击力 焊接 下边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电池箱壳体,其具有重量轻、散热效果好、耐腐蚀、抗碰撞冲击力强的优点。其包括左长侧板、右长侧板、前端板、后端板、底板,所述左长侧板、右长侧板、前端板、后端板、底板的横截面为中空结构的铝型材板,所述左长侧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通过氩弧焊接连接所述前端板、后端板的对应位置,所述右长侧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通过氩弧焊接连接所述前端板、后端板的对应位置,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通过搅拌摩擦焊焊接所述左长侧板、右长侧板的下边对应位置,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氩弧焊接所述前端板、后端板的对应位置,所述左长侧板、右长侧板、前端板、后端板、底板组合拼接后形成内部腔体,所述内部腔体用于放置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箱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量化电池箱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系统也显得尤为重要,而电池箱体作为电池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护电池系统及整车的安全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传统的电池箱壳体主要采用钣金焊接结构或铸铝加工结构。钣金焊接结构的电池箱普遍存在重量偏重、散热效果差、焊接工艺要求高、易变形等缺陷,无法应用于高能量密度的车型;而铸铝加工结构对于成型设备要求高,产品厚度要求高、模具费用高,以及一些潜在的成型不良等因素,造成了重量及安全性并无明显优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电池箱壳体,其具有重量轻、散热效果好、耐腐蚀、抗碰撞冲击力强的优点。
一种轻量化电池箱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长侧板、右长侧板、前端板、后端板、底板,所述左长侧板、右长侧板、前端板、后端板、底板的横截面为中空结构的铝型材板,所述左长侧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通过氩弧焊接连接所述前端板、后端板的对应位置,所述右长侧板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通过氩弧焊接连接所述前端板、后端板的对应位置,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通过搅拌摩擦焊焊接所述左长侧板、右长侧板的下边对应位置,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氩弧焊接所述前端板、后端板的对应位置,所述左长侧板、右长侧板、前端板、后端板、底板组合拼接后形成内部腔体,所述内部腔体用于放置电池组件。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结构内用于布置加热板/或冷却水路,从而控制电池模组的温度来实现车辆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
所述内部腔体内设置有中心横向加强筋、两个端部横向加强筋,所述中心横向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氩弧焊接所述左长侧板、右长侧板的对应位置,所述端部横向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氩弧焊接所述左长侧板、右长侧板的对应位置,所述中心横向加强筋的底端面氩弧焊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对应位置,所述端部横向加强筋的底端面氩弧焊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对应位置,所述端部横向加强筋的外侧分别氩弧焊接所述前端板、后端板的对应位置,加强筋的设置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固可靠;
所述中心横向加强筋和端部横向加强筋之间还设置有辅助横向加强筋,所述辅助横向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氩弧焊接所述左长侧板、右长侧板的对应位置,所述辅助横向加强筋的底端面氩弧焊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对应位置;
所述左长侧板、右长侧板、前端板、后端板的上部均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上设置有对应的开孔结构,所述开孔结构用于固接外部箱盖;
所述前端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接线口,所述后端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接线口。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铝合金挤压成型设计成中空结构的对应铝型材板,在不影响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壳体的重量,进而使得整个电池箱壳体具有量轻、散热效果好、耐腐蚀、抗碰撞冲击力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爆炸图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空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103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新型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