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铸造模具温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19179.5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2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岩市壹荣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7/04 | 分类号: | B22D27/04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刘锦霞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通 第二管道 第一管道 调速风机 制冷器 处理器 温度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 活性炭网板 铸造模具 插接 外壁 处理器启动 湿度传感器 数据反馈 水分吸收 外壁安装 水汽 电磁阀 海绵环 活塞杆 可吸收 逆止阀 上模具 下模具 液压缸 右侧壁 两组 预设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造模具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调速风机、处理器、制冷器、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调速风机的外壁安装有处理器,所述调速风机的右侧壁连通有第一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插接有电磁阀,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制冷器的一端,所述制冷器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管道的外壁插接有逆止阀,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三管道的一端且第三管道的数目为两组。本实用新型通过湿度传感器将数据反馈给处理器,当大于预设值时,处理器启动液压缸,使得活塞杆带动活性炭网板进行移动,利用海绵环将水分吸收,同时活性炭网板也可吸收水分,有效的避免了水汽的影响,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铸造模具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现有的铸造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温度控制,专利号为CN201520897660.4公开了一种铸造模具温度控制装置,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在进行降温的时候,较冷的控制遇到热空气的时候会产生水汽,容易附着在通气道内壁以及滴落,对铸造件造成影响,而且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具备自动控制功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铸造模具温度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模具温度控制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在进行降温的时候,较冷的控制遇到热空气的时候会产生水汽,容易附着在通气道内壁以及滴落,对铸造件造成影响,而且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具备自动控制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铸造模具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调速风机、处理器、制冷器、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调速风机的外壁安装有处理器,所述调速风机的右侧壁连通有第一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插接有电磁阀,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制冷器的一端,所述制冷器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管道的外壁插接有逆止阀,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三管道的一端且第三管道的数目为两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外壁均开设有通气道,所述通气道的内腔左端安装有密封板,两组第三管道的另一端管道木封板且插接于通气道的内腔,所述通气道的内腔左侧上下均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左端插接有活塞杆,两组活塞杆的左端分别和活性炭网板的右侧壁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网板的外壁套装有海绵环,所述活性炭网板的左侧壁上下分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和处理器的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调速风机、电磁阀、制冷器和液压缸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速风机包括壳体的内腔安装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安装有风扇,所述壳体的右侧和第一管道的左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杆的液压输出端和活塞杆的液压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型号分别为pt100和C10-M53R,所述处理器的型号为E75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铸造模具温度控制装置,通过湿度传感器将数据反馈给处理器,当大于预设值时,处理器启动液压缸,使得活塞杆带动活性炭网板进行移动,利用海绵环将水分吸收,同时活性炭网板也可吸收水分,有效的避免了水汽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的铸造模具温度控制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给处理器,通过处理器控制调速风机的风速,达到自动控制调节温度的功能,操作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岩市壹荣铸造有限公司,未经龙岩市壹荣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191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汇流排铸焊模具
- 下一篇:一种汽车铸钢件的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