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钢线钢板厚度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19253.3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3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武宝东;王永民;张志平;吴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06 | 分类号: | G01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全成哲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电极组 主体构架 第二电极 第一测量 滑动座 下端 自动检测装置 第二测量 滑动体 轧钢线 钢板 本实用新型 高度调节器 板上固定 滑动连接 连接电源 组连接 竖直 辐射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钢线钢板厚度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构架,所述主体构架上固定有竖直的固定滑动座,所述固定滑动座上滑动连接有滑动体,所述固定滑动座的一侧固定有高度调节器,所述滑动体的下端固定有第一测量板,所述第一测量板上固定有第一电极组,所述主体构架上位于第一测量板的正下端固定有第二测量板,所述第二测量板上位于第一电极组的正下端固定有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连接电源,所述主体构架上固定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辐射过强从而对人体造成损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轧钢线钢板厚度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钢材应用广泛、品种繁多,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钢材一般分为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属制品四大类。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的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大部分钢材加工都是通过压力加工,使被加工的钢(坯、锭等) 产生塑性变形。根据钢材加工温度不同,可以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两种。目前在钢板材料生产过程当中,需要对轧钢线上的钢板材料的厚度进行在线检测,以保证生产的钢板材料的厚度均匀,钢板的厚度误差小。
目前现有技术中,大多数轧钢线采用的钢板厚度检测装置,都是基于放射性射线进行的射线厚度检测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很强的防辐射装置,操作不便,同时也对现场的操作工人造成辐射危害。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轧钢线钢板厚度自动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钢板厚度检测中辐射过强,对人体造成损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轧钢线的钢板厚度检测存在操作不便,辐射过强,对人体造成较大损害,安全性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轧钢线钢板厚度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构架,所述主体构架上固定有竖直的固定滑动座,所述固定滑动座上滑动连接有滑动体,所述固定滑动座的一侧固定有高度调节器,所述滑动体的下端固定有第一测量板,所述第一测量板上固定有第一电极组,所述主体构架上位于第一测量板的正下端固定有第二测量板,所述第二测量板上位于第一电极组的正下端固定有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连接电源,所述主体构架上固定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构架包括底座、第一支撑壁、方形控制盒,所述第一支撑壁垂直固定在底座上表面,所述方形控制盒固定在第一支撑壁的一侧,所述固定滑动座固定在远离方形控制盒的一侧,所述PLC控制器固定在方形控制盒内,所述第二测量板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
在本实用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体的下端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测量板固定在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上;
在本实用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测量板和第二测量板均由陶瓷绝缘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的电极块形状均为矩形;
在本实用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均由铜制成;
在本实用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的数量均为三个;
采用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轧钢线钢板厚度自动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利用第一测量板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测量板的第二电极组的电容信号值,对轧钢线的钢板厚度能够实现精确的厚度自动检测,并且通过PLC控制器把检测的信号与标准厚度信号进行比对,传输给总控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19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