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浪整流浮体及具有其的消浪整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2778.2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3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诚;彭石;王其松;侯堋;王世俊;朱小伟;陈奕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黄大宇 |
地址: | 5106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浪 浮体 防波堤 波浪 岸坡 整流装置 插槽 插榫 本实用新型 波浪反射 导向作用 流向控制 倾斜向下 依次相连 主体背面 过流孔 固设 流转 伸入 水中 紊动 支架 穿过 伸出 流动 转化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浪整流浮体及消浪整流装置,其主体在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相适的插槽和插榫,将多个消浪整流浮体通过插槽和插榫的配合拼成依次相连的一排长度合适的消浪整流浮体组,该消浪整流浮体组可固设于相邻的两个支架伸出船、防波堤或者岸坡的一端之间且伸入水中,从而形成主体背面朝向船、防波堤或者岸坡的消浪整流浮装置,当波浪打在消浪整流浮体时,波浪部分被转化为紊动流和破波流,从而减少波浪反射,有助于船的航行和泊稳。波浪的另一部分则穿过过流孔,并在流向控制片的导向作用下,倾斜向下流动,由往复流转化成单向流,从而大幅度降低波浪对船、防波堤或者岸坡的冲击,进而更有利于船的航行和泊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岸、海洋及水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浪整流浮体及具有其的消浪整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游艇码头及客运码头越来越多,且游艇码头及客运码头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游艇和客运高速船的航行安全和泊稳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需要有效的防浪措施,对于传统码头而言,防浪措施一般为改变港口布局或者改变航道和防波堤布置。但是,由于游艇和客运码头的航道及港区水域狭小,因此从港口布局方面去改善泊稳条件的空间不大。同时,港区的波浪问题除了外海波浪之外,还有本地船行波,通过改变航道和防波堤布置方案,对本地船行波的防浪效果较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消浪整流可拼装的浮体及具有其的消浪整流装置,旨在提高游艇和客运高速船的航行和泊稳的安全性,并延长船、岸坡、防波堤或类似的受波浪影响易损坏的构件的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消浪整流浮体,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呈板状,主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插榫,另一侧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插榫相适的插槽,主体的正面开设有多个贯穿其背面的过流孔;
流向控制片,所述流向控制片的数量与过流孔的数量相应,流向控制片通过铰轴铰接于主体背面位于相应过流孔上方的位置,并可绕所述铰轴在将过流孔遮盖和将过流孔开启的位置之间摆动;以及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装于主体上,用于限制流向控制片的摆动幅度,使流向控制片可将从主体正面一侧流过过流孔的波浪向下引导。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消浪整流装置,包括支架以及消浪整流浮体组,支架固定于船或者防波堤或者岸坡上,有一端伸出船或者防波堤或者岸坡,所述消浪整流浮体组的两端固设于相邻两个支架伸出船或者防波堤或者岸坡的所述一端之间,所述消浪整流浮体组由多个消浪整流浮体拼接而成,该消浪整流浮体为上述的消浪整流浮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由于其主体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相适的插槽和插榫,因而可根据实际情况(例如船或者防波堤或者岸坡的待消浪整流保护区域的长度情况),将多个消浪整流浮体通过插槽和插榫的配合拼成依次相连的一排长度合适的消浪整流浮体组,同时在船或者防波堤或者岸坡的待消浪整流保护区域设有一端伸出船、防波堤或者岸坡的支架,然后将消浪整流浮体组固设于相邻的两个支架伸出船、防波堤或者岸坡的所述一端之间且至少部分伸入水中,从而形成主体背面朝向船、防波堤或者岸坡的消浪整流浮装置,当波浪打在消浪整流浮体时,波浪部分被转化为紊动流和破波流,从而减少波浪反射,有助于减少波浪对受其保护的构件所受波浪力,改善船(特别是游艇和客运高速船)的航行和泊稳。波浪的另一部分则穿过过流孔,并在流向控制片的导向作用下,倾斜向下流动,由往复流转化成单向流,从而大幅度降低波浪对船或者防波堤或者岸坡的冲击作用,进而更有利于船(特别是游艇和客运高速船)的航行和泊稳,并延长船或者防波堤或者岸坡等易受波浪损坏的构件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消浪整流浮体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消浪整流浮体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为消浪整流浮体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27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力型装配式生态驳岸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充水式挡水堤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