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污泥运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2838.0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5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梁波;梁学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市利生污泥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01F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禾***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罐体 运输结构 新型污泥 沉降 污泥 车头 耐火材料领域 本实用新型 电源线连接 保温隔热 罐体内部 气流冲击 硬质管路 后车厢 叶片 电源 车厢 伸出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隔热耐火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污泥运输结构。运输结构包含车头,车头后方包含后车厢,车厢上包含罐体,所述的罐体的内部或者上方固定有一个泵,该泵通过电源线连接着外部的电源,所述的泵伸出有管路,该管路为硬质管路,管路通向罐体的下方并且管路上包含多个孔。有益效果:虽然现有技术存在搅拌,但是搅拌的时候,有些较沉的污泥还是会沉降,沉降到罐体的底部,采用本结构,最关键的是,利用气流冲击,将叶片企及不到的部分用气流和水流冲起来,参与搅拌,避免污泥渍于罐体内部难以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隔热耐火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污泥运输结构。
背景技术
ZL201621229251.8公开的技术存在如下缺陷:污泥运输中的污泥容易沉淀,即便是不断搅拌,污泥还是会不断沉淀,造成过去后部分渍在车厢内,难以被清理出去。
本专利基于201621229251.8改进而来,本专利为表述之处,可以完全参阅该专利。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新型污泥运输结构,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污泥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运输结构包含车头,车头后方包含后车厢,车厢上包含罐体,所述的罐体的内部或者上方固定有一个泵,该泵通过电源线连接着外部的电源,所述的泵伸出有管路,该管路为硬质管路,管路通向罐体的下方并且管路上包含多个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管路贴壁焊接在罐体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管路下方连接着多个底部盒子,底部盒子朝上伸出有出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罐体上方包含上开口。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虽然现有技术存在搅拌,但是搅拌的时候,有些较沉的污泥还是会沉降,沉降到罐体的底部,采用本结构,最关键的是,利用气流冲击,将叶片企及不到的部分用气流和水流冲起来,参与搅拌,避免污泥渍于罐体内部难以清理。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头;2.支架;3.下开口;4.底部盒子;5.车架;6. 转动部分;7.管路;8.叶片;9.泵;10.电源线;11.上开口。
本附图为本装置主要部件组成的示意图,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尺寸、连接方式、装配形式、位置关系等,图示省略了部分手动阀门、管件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专利提供多种并列方案,不同表述之处,属于基于基本方案的改进型方案或者是并列型方案。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市利生污泥处理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市利生污泥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28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冷却加热SF双层储油罐
- 下一篇:一种集装箱用角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