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温消融导管、低温消融操作装置及低温消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4375.1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26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肖家华;阿兰·德·拉·拉马;凯瑞·国彦·波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前(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02 | 分类号: | A61B1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安志娇 |
地址: | 519031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环岛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融导管 囊体 芯管 消融 低温消融设备 本实用新型 操作装置 第一流体 后端区域 消融过程 隔热部 血液 热交换 热交换效率 局部贴合 前端区域 心肌组织 中低温 心房 贴合 流出 体内 暴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消融导管、低温消融操作装置及低温消融设备,属于低温消融技术领域,所述低温消融导管包括第一囊体、芯管和隔热部,所述第一囊体安装在芯管前端,所述第一囊体具有适于在低温消融过程中与心肌组织相贴合的前端区域和暴露在血液中的后端区域;所述芯管内具有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适于向第一囊体内充入或流出低温的第一流体;所述隔热部与所述后端区域至少局部贴合,适于降低第一流体和心房内血液间的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降低低温消融过程中低温消融导管和血液之间的热交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消融导管、低温消融操作装置及低温消融设备。
背景技术
房颤是一种心脏电活动异常的医学疾病。目前医学界趋向于认为引起房颤的电信号起源于四个肺静脉(两个左静脉和两个右静脉)外侧的肌袖。因此,治疗房颤的一个途径便是隔绝肺静脉外侧的肌袖与心房组织的电信号往来,一般通过消融部分心肌组织来实现。导管消融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消融心肌组织的方法。低温消融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导管消融术,具有手术过程中患者痛苦小、后遗症少等优点,还具有操作难度低、培训过程短的优点。
如图1所示,低温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带有囊体的消融导管送入到心房,当导管到达心房后,向囊体内充入低温流体,囊体张开后与肺静脉开口相抵接,利用低温吸附效果避免囊体与心肌组织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利用低温使心肌组织坏死,进而将引起心房颤动发作的肺静脉的异常激动阻断在肺静脉内。与传统射频消融相比低温消融术具有靶点稳定、贴靠性好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因为采用了低温消融,坏死的心肌组织会被身体吸收,因此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发生栓塞的概率。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低温消融导管前端一般采用球状的软囊的形式来储存低温流体,这样的做法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缺陷。由于冷冻过程中球状软囊中需要存储低温流体,而球状软囊在整个冷冻过程中除了和心肌细胞接触的部分,其余的部分始终浸泡在心房的血液中,这样在冷冻的过程中,血液和软囊有着大面积的接触,伴随着大面积的接触热交换随即产生,血液的温度会被大幅降低,这些低温血液伴随着心脏的跳动被泵送到身体的其他器官,进而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运转,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低温消融导管在对心肌组织进行低温消融时会和心房内的血液产生过多的热交换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与血液之间发生热交换的低温消融导管。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低温消融操作装置在对心肌组织进行低温消融时会和心房内的血液产生过多的热交换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与血液之间发生热交换的低温消融操作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低温消融设备在对心肌组织进行低温消融时会和心房内的血液产生过多的热交换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与血液之间发生热交换的低温消融设备。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温消融导管,包括:
第一囊体,安装在芯管前端,所述第一囊体具有适于在低温消融过程中与心肌组织相贴合的前端区域和暴露在血液中的后端区域;
芯管,所述芯管内具有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适于向第一囊体内充入或流出低温的第一流体;
隔热部,与所述后端区域至少局部贴合,适于降低第一流体和心房内血液间的热交换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部至少覆盖后端区域的部分区域,所述隔热部内填充有第二流体,所述第二流体的温度高于第一流体的温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囊体内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适于将第一囊体内的空间分隔成适于容纳第一流体的冷冻腔室和适于容纳第二流体的隔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前(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前(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43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钢丝牵引器
- 下一篇:一种液氮冷冻治疗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