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6486.6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3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涛;李小龙;陈嘉祥;杨鲁伟;贺明;王天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F28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热交换器 水蒸气 本实用新型 热量回收 透湿膜 膜式 排风流道 新风流道 排风 热交换 体内 壳体内部空间 能量利用效率 新风 交叉污染 壳体内部 热湿回收 新风系统 壳体 能耗 节能 回收 分割 收益 | ||
1.一种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选择性透湿膜,所述选择性透湿膜设于所述壳体(1)内部,并将所述壳体(1)内部空间分割为新风流道(3)和排风流道(4),新风通过所述新风流道(3)进入所述壳体(1)内,排风通过所述排风流道(4)进入所述壳体(1)内,新风和排风通过所述选择性透湿膜进行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性透湿膜围设成圆筒状膜管(2),所述圆筒状膜管(2)内侧围设成为所述排风流道(4),所述圆筒状膜管(2)外侧与所述壳体(1)内侧之间围设成为所述新风流道(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流道(4)包括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所述排风入口和所述排风出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所述新风流道(3)包括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性透湿膜围设成圆筒状膜管(2),所述圆筒状膜管(2)内侧围设成为所述新风流道(3),所述圆筒状膜管(2)外侧与所述壳体(1)内侧之间围设成为所述排风流道(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流道(3)包括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所述排风流道(4)包括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所述排风入口和所述排风出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状膜管(2)为多个,并均布于所述壳体(1)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状膜管(2)为叉排方式排列。
8.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矩形。
9.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状膜管(2)的表面为纤维状结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状膜管(2)底面半径为10mm-20mm,高为100mm-200mm,相邻所述圆筒状膜管(2)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648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结霜可伸缩室外换热塔
- 下一篇:一种新风净化机的陶瓷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