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围内板冲压件转运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9482.3 | 申请日: | 201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6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庆庚;袁夕标;张宏伟;叶道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神舟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10 | 分类号: | B65D25/10;B65D81/05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11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杆 后围内板 转运箱 基板 冲压件 箱底座 立柱 转运 本实用新型 台阶结构 周转 围板 围板固定 向下延伸 由前向后 侧围板 四角处 装配孔 顶面 上料 匹配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围内板冲压件转运箱,转运箱底座的正上方设有与转运箱底座平行的基板;基板的四角处与立柱固定;相邻两个立柱之间分别设有围板,前后侧的围板固定于立柱,围板所围成的范围内、位于基板的上方设有支杆A和支杆B,支杆A顶面与后围内板的底部接触,支杆B与后围内板的装配孔上沿接触;支杆A和支杆B分别相匹配的为台阶结构,支杆A和支杆B的台阶结构均沿着由前向后的方向向下延伸;支杆A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基板上,支杆B的两端分别与转运箱底座前后侧围板连接。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后围内板冲压件转运箱,后围内板周转上料的时候,转运箱可以一次周转多个后围内板,提高了周转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体后围内板的周转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围内板冲压件转运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是目前最普及的交通工具之一。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逐年提高,随着汽车售价的降低以及国产汽车的崛起,目前汽车已经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为了提高车内人员的安全,一般车体的前后端分别会设有防撞钢梁结构,而防撞钢梁一般都是固定于车体的后围内板或前围内板上;由于后围内板的结构相对于前围内板的结构更加复杂,事故损坏率更高;所以生产厂家需要生产更多的后围内板进行备货,导致生产厂家需要大量生产后围内板等构件。但是在目前行业内的后围内板生产过程中,由于后围内板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周转的时候只能单件周转,从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后围内板冲压件转运箱,后围内板周转上料的时候,转运箱可以一次周转多个后围内板,提高了周转效率;后围内板周转上料的时候,后围内板只在支杆上往后推送,无需再次将后围内板抬起;后围内板周转下料的时候,后围内板也只在支杆上往后推送,无需再次将后围内板抬起;由于支杆A和支杆B的台阶结构是按照由前向后的顺序逐渐降低的,所以后围内板只在枝干上往后推送的时候也无需再次将后围内板抬起,操作工操作方便,提高了后围内板周转上料的效率;支杆A和支杆B都为台阶结构,从而可以满足多个后围内板之间的定位;通过支杆A和支杆B分别将后围内板的底部和装配孔支撑挂起,从而使得后围内板在周转过程中所受的支撑力分散、均匀,避免某一处集中受理后产生形变;支杆A和支杆B的顶面分别设有缓冲垫从而避免后围内板在周转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而磕伤后围内板;通过缓冲垫顶面的锯齿状结构,可以提高支杆A、支杆B与后围内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以免后围内板在周转运输过程滑动;转运箱底座与基板之间形成的叉车叉杆的插入区域,进一步便于转运箱的周转操作,提高转运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后围内板冲压件转运箱,包括转运箱底座,所述转运箱底座的四角处分别向上固定有立柱,所述转运箱底座的正上方设有与转运箱底座平行的基板;所述基板的四角处与立柱固定;相邻两个立柱之间分别设有围板,位于转运箱底座前后侧的围板可拆卸地固定于立柱,所述围板所围成的范围内、位于基板的上方设有支杆A和支杆B,所述支杆A顶面与后围内板的底部接触,所述支杆B与后围内板的装配孔上沿接触;所述支杆A和支杆B分别设有两个,并且支杆B对应位于支杆A的正上方,所述支杆A和支杆B分别相匹配的为台阶结构,并且支杆A和支杆B的台阶结构均沿着由前向后的方向向下延伸;所述支杆A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基板上,所述支杆B的两端分别与转运箱底座前后侧围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支杆A的两端分别通过立杆与基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支杆B的两端设有销孔,支杆B的两端分别穿过转运箱底座前后侧围板后、通过销子限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支杆A和支杆B的顶面均设有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缓冲垫顶面的截面为锯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基板与转运箱底座之间形成叉车叉杆的插入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神舟车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神舟车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94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