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模组及车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9985.0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2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攀;仇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10 | 分类号: | F21S41/10;F21S41/20;F21S41/29;F21S41/30;F21S41/25;F21S45/43;F21S45/48;F21W102/13;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翔宇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灯 光学模组 导光件 远光 对向 光源 聚光组件 聚光器 远光灯 强光 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 光源控制 间隔设置 同一方向 照射区域 直接照射 出光部 出光端 入光端 锐角 射出 照射 汇聚 行驶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及车灯,涉及车灯技术领域,为解决远光灯发出的强光导致对向行驶的车辆的驾驶员目眩的问题。所述光学模组包括:聚光组件和多个远光光源,多个所述远光光源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聚光组件包括聚光器,所述聚光器包括多个导光件,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端与各所述远光光源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导光件的出光端汇聚在一起并形成弧形的出光部,相邻的所述导光件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所述光学模组应用于车灯,通过控制不同的远光光源控制车灯射出的光线的照射区域,从而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到对向的车辆,从而解决对向车辆中的驾驶员因远光灯照射而产生目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模组及车灯。
背景技术
车灯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能为汽车在光线不好、雾霾天气或者阴雨天气等光线较暗的条件下行驶时提供照明。由于LED灯具有高亮度和优良的节能性,因此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车灯中。
驾驶员在夜间行驶于黑暗的环境中,往往会开启汽车的远光灯,以便于看到更为广阔的范围,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前方路况。
但是,对于行驶于开启远光灯的车辆对向的车辆来说,被远光灯的高亮度强光照射会使得驾驶员眼花目眩,从而无法看清路况,易发生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远光灯发出的强光导致对向行驶的车辆的驾驶员目眩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模组,包括:聚光组件和至少三个远光光源,多个所述远光光源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聚光组件包括聚光器,所述聚光器包括多个导光件,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端与各所述远光光源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导光件的出光端汇聚在一起并形成弧形的出光部,相邻的所述导光件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
优选地,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端的端面为圆弧状,所述入光端的端面设置有聚光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远光光源安装于远光线路板上,所述远光线路板安装于散热装置上,所述聚光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聚光器通过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分别与所述聚光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聚光器的导光件的入光端伸出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聚光器的相对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压板与延伸部,所述压板与所述聚光器靠近入光端的区域接触,所述延伸部的侧面与所述聚光器的出光部的侧面对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与所述聚光器的出光部的两侧对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近光光源和近光反射镜,所述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近光反射镜射出,所述聚光器的出光端的上部区域位于所述近光反射镜反射出的光线的光路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各所述导光件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聚光器的出光部的顶面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聚光器水平放置时,所述第一平面所处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二平面所处水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形成有斜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模组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9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