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尾砂填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30995.6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2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焰苗;唐匡仁;付毅;陈玉焕;范家斌;卢松;夏国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5/06 | 分类号: | E21F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黔西南布***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桶 通孔 传输管道 高速电机 测量管 内连接 电磁流量计 填充装置 浓度计 全尾砂 下料斗 圆孔 射线 水管 顶部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 底面位置 搅拌叶片 螺纹螺钉 水平地面 分配箱 进料口 泥浆泵 上表面 输出轴 输送管 贯穿 料斗 料浆 焊接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尾砂填充装置,包括传输管道、电磁流量计、高速电机、γ射线浓度计、水管、泥浆泵和输送管,所述搅拌桶位于水平地面上,搅拌桶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进料口,搅拌桶的一侧在地面上的支座的上表面通过螺纹螺钉固定有高速电机,所述高速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搅拌桶并焊接规定有多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桶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连接有测量管,所述测量管上安装有电磁流量计和γ射线浓度计,测量管的另一端贯穿连接在下料斗上,所述下料斗远离搅拌桶的一侧开设有圆孔,圆孔内连接有水管,下料斗的底面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连接有传输管道,传输管道的另一端贯穿连接在料浆分配箱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石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全尾砂填充装置。
背景技术
水银洞金矿于2003年建成投产,期间经过多次扩建和技改工程,井下开拓运输系统采用“竖井与斜井联合开拓”的形式,采用的采矿方法为浅孔房柱采矿法。砼砖柱支护,电耙装矿,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翻斗矿车运输。所采矿体厚度较薄,单个采场平均出矿15t/d左右,效率低,支护成本高,所以在开采中运用壁式全面回采液压柱临时支护嗣后充填法,在此方法中,回采后的填充对工程的安全进行是具有很大影响的,所以研究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全尾砂填充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尾砂填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尾砂填充装置,包括传输管道、下料斗、电磁流量计、高速电机、搅拌桶、测量管、γ射线浓度计、水阀、水管、料浆分配箱、泥浆泵和输送管,所述搅拌桶位于水平地面上,搅拌桶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进料口,搅拌桶的一侧在地面上的支座的上表面通过螺纹螺钉固定有高速电机,所述高速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搅拌桶并焊接规定有多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桶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连接有测量管,所述测量管上安装有电磁流量计和γ射线浓度计,测量管的另一端贯穿连接在下料斗上,所述下料斗远离搅拌桶的一侧开设有圆孔,圆孔内连接有水管,下料斗的底面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连接有传输管道,传输管道的另一端贯穿连接在料浆分配箱上,所述料浆分配箱包括反冲洗管、连接孔和分配机构,所述料浆分配箱的顶端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上连接有传输管道,料浆分配箱的底端贯穿连接有反冲洗管,所述料浆分配箱的四周贯穿连接有多个分配机构,分配机构包括阀体和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贯穿连接在料浆分配箱的侧壁上,出料管上还安装有阀体,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泥浆泵,泥浆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输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测量管上靠近搅拌桶的一端还安装有控制阀,便于控制充填物的流通与截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输管道上还安装有手动调节阀,便于进一步控制充填物的流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管的直径为108毫米,使得充填物能够顺利的被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泥浆泵的型号为BW120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磁流量计和γ射线浓度计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便于监测充填物的流量和充填物中所含的成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本装置的使用,能够在采场回采结束后安全、高效、快速的进行填充,很好的保证开采工程的安全进行,首先通过高速电机输出轴的搅拌叶片将尾砂和水泥充分搅拌,搅拌完成后,通过测量管将充填物输送至下料斗中,此时由控制系统监控测量管中充填物的流速和尾砂含量是否符合标准值,然后通过传输管道上的手动调节阀控制充填物进入料浆分配箱中,由于料浆分配箱的四周设有多个分配机构,在由出料管将充填物传输至输送管中,输送管将填充物运输至填充室内,从而能够实现多路输出,提高了充填的效率,大大节省了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0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