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31766.6 | 申请日: | 2018-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7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何威健;梁健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金羚排气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4 | 分类号: | F24F7/04;F24F1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口 过滤单元 进气口 传统通风系统 空气净化单元 通风系统 出气口 贯穿 空气净化设备 安装维护 防护面板 减少系统 连接管道 体内气流 传统的 间壁 通孔 筒体 供气 建筑物 安置 覆盖 | ||
一种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单元,包括风口和过滤单元,风口包括一适于安装在建筑物间壁供气流贯穿的筒体,其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一具有供所述气流贯穿的通孔的装饰防护面板覆盖于其一端的进气口或出气口;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气流贯穿路径。该设计将过滤单元结合于传统通风系统的风口,充分利用了传统通风系统的风口的特点,大大节省了传统的供独立的空气净化设备安置的位置和专门的连接管道,显著减少系统体积和成本,且安装维护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单元,IPC分类可属于B01D35/30。
背景技术
传统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功能均以独立的空气净化设备实现,因而联接较为复杂而体积较为庞大。
有关术语和公知常识,除本说明书已指明外,可参考国家标准GB/T 16803《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器》和GB/T 5015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以及《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年第2版)和《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2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单元,可比传统设计结构简单,因而显著减少体积和成本,并且维护比较方便。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单元,包括:
——风口,包括一适于安装在建筑物间壁供气流贯穿的筒体,其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一具有供所述气流贯穿的通孔的装饰防护面板覆盖于其一端的进气口或出气口;
——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气流贯穿路径。
该设计将过滤单元结合于传统通风系统的风口,充分利用了传统通风系统的风口的特点,大大节省了传统的供独立的空气净化设备安置的位置和专门的连接管道,显著减少系统体积和成本,且安装维护十分方便。
该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之一是:所述过滤单元的壳体为沿气流贯穿方向内置过滤材料的筒形体,所述风口的筒体内沿气流贯穿方向成形有供置入所述过滤单元的筒形体的容纳腔,且所述筒形体与容纳腔二者邻接处具有供装入后紧固的结构。该结构为插舌/插坑对或倒扣/扣孔对的卡紧结构。这是紧凑且方便更换过滤材料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整体外形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整体外形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卸下面板后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卸下装饰防护面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1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滤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滤单元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滤单元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滤单元装入风口的容纳腔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整体纵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滤单元未装入风口的容纳腔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意义:1:面板;11:卡簧;2:架体;21:卡口;22:进气口;23:插坑;24:扣孔;25:螺丝孔;29:容纳腔;4:过滤单元;41:支承框; 411:卡块;412:插舌;413:倒扣;415:卡槽;42:初滤层;43:主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金羚排气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金羚排气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1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综合管廊的通风排气装置
- 下一篇:室内空气自循环自净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