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变压器油箱的放油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34603.3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9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廖丹妮;邵振华;范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H01F27/40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魏思凡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油箱 环形安装座 放油阀 配合座 底板 内部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 出油口位置 拆卸 配合 检测 支撑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油箱的放油阀,能够在配置于变压器油箱的出油口位置时将检测变压器油箱内部工作状态的检测机构支撑于变压器油箱内部;变压器油箱具有第一环形安装座,检测机构具有第二环形安装座;所述放油阀包含:底板、位于底板上侧的第一环形配合座、位于底板上侧的第二环形配合座。通过第一环形安装座与第一环形配合座相配合、第二环形安装座与第二环形配合座相配合的,可使得放油阀与变压器油箱进行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油箱放油结构的设计,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油箱的放油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变压器油箱的油箱底部开设有出油口,出油口配置有放油阀。为了监测变压器油箱内部的工作状态,通常会在变压器油箱内部配置检测油箱内部工作状态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的类型较为多样,其中一种检测机构是能够充气膨胀的检测机构,该类型的检测机构在配置于油箱内并通过膨胀后,当油箱内内部特定部分发生异常时,油中气泡震荡会使膨胀后的检测机构发生变形。关于能够充气膨胀的检测机构如何监测油箱内部工作状态的具体原理,在《福建轻纺》杂志的2018年3月份这一期(总第346期内)内有相应记载(名为“基于STM32的局部放电检测单元旋转展开机构设置”的文章),故不再赘述。现有的放油阀与能够充气膨胀的检测机构系分别安装于变压器油箱上,检测机构存在不易装卸和固定的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放油阀以解决现有的检测机构与放油阀独立安装至变压器油箱导致检测机构存在不易装卸和固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变压器油箱的放油阀,能够在配置于变压器油箱的出油口位置时将检测变压器油箱内部工作状态的检测机构支撑于变压器油箱内部;所述变压器油箱具有配置于出油口位置且外周形成有外螺纹的第一环形安装座,所述检测机构具有外周形成有外螺纹的第二环形安装座;所述放油阀包含:底板、位于底板上侧且内周形成有与第一环形安装座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的第一环形配合座、位于底板上侧且内形成有与第二环形安装座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的第二环形配合座、贯通底板上下侧且具有位于底板上侧的第一气管部及位于底板下侧的第二气管部的气管、贯通底板上下侧且具有位于底板上侧的第一油管部及位于底板下侧的第二油管部的油管、用以连接第二气管部和供气设备的第一气管配合管、用以连通第二油管部的三通管、用以连通第一气管部和检测机构的第二气管配合管、以及用以连通变压器油箱内腔和第一油管部的油管配合管;所述第一环形配合座套设于第二环形配合座外侧且与第二环形配合座的外周壁具有预设的间距,所述检测机构能够通过第二环形安装座的外螺纹与第二环形配合座的内螺纹相配合以支撑于底板上侧,所述放油阀能够在检测机构支撑于底板上侧时通过第一环形安装座的外螺纹与第一环形配合座的内螺纹相配合以配置于变压器油箱的出油口的位置,且所述放油阀配置于变压器油箱的出油口的位置时所述检测机构容置于检测机构内。
较佳地,所述第一气管部的外周和所述第一气管配合管的内周形成有相适配的螺纹结构;所述第二气管部的外周和第二气管配合管的内周形成有相适配的螺纹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油管部的外周与所述油管配合管的内周形成有相适配的螺纹结构;所述第二油管部的外周与所述三通管的一管道的内周形成有相适配的螺纹结构。
较佳地,配合于底板上的第一环形配合座和所述第二环形配合座同心设计。
较佳地,所述第二气管配合管能够在检测机构容置于变压器油箱内时通过第一导管连通至变压器油箱的油面上;所述第一油管部能够在检测机构容置于变压器油箱内时通过第二导管连通至变压器油箱的油面下;所述第二气管配合管能够通过热熔工艺与第一导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油管部能够通过热熔工艺与第二导管相连通。
较佳地,所述第一气管配合管通过第三导管连通至供气设备,所述三通管通过第四导管连通至蓄油设备;所述第一气管配合管热熔工艺与第三导管相连通,所述三通管通过热熔工艺与第四导管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46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