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副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36592.2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3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胡西;许生;刘雨龙;周星;周磊;王浩;王鑫;陈国辉;朱甲旺;胡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臂 上板 加强板 套管 下板 副车架本体 汽车副车架 套管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 左右对称 副车架 辊花 车身 焊接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及位于副车架本体两侧左右对称的支撑臂;副车架本体包括上板、下板、加强板;加强板设置于上板与下板之间并分别与上板及下板固定连接;支撑臂包括支撑臂上板和支撑臂加强板;支撑臂上板与支撑臂加强板设置有套管安装孔;套管通过套管安装孔固定于支撑臂上。本技术方案通过改变支撑臂结构,增加支撑臂刚度,同时增加焊接套管,可以在套管增加辊花,提高套管与车身间摩擦力;通过副车架上板和下板采用加强板支撑来增加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副车架。
背景技术
现代乘用车为提升整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均采用独立悬架。副车架作为悬架与车身的过渡部件起着重要作用:与车身相联,提升车身刚度;为悬架导向机构、转向机构、发动机悬置等提供安装点。
汽车运动过程中,路面对轮胎反作用力通过轴承、转向节、导向机构传递至副车架,再由副车架传递至车身;轮胎噪声也通过这些零件后再通过副车架传递至车身。
对于副车架安装点有以下要求:
1、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路面反力,主要是纵向力和侧向力;
2、能够有隔振和消除噪声的功能。
如图1至图6所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副车架结构,副车架焊接总成(后面简称副车架)主要由冲压成型的上板02、下板03与左右支撑臂01拼焊而成,下板加强板04和中间衬板05等起到加强作用。为增加副车架弯曲刚度,下板03设计为中间凸起,并与上板02搭接。
副车架与车身安装孔主要有副车架前安装孔011、副车架中间安装孔021(摆臂后安装下孔031)、副车架后安装孔032。其中副车架前安装孔011和副车架后安装孔032均通过螺栓直接与车身连接,中间安装孔与摆臂后安装下孔031组成开档,中间安装摆臂。
该副车架还设有摆臂前安装孔022(摆臂前安装螺栓孔012)、摆臂后安装孔下孔031(副车架中间安装孔021),转向器安装孔及悬置安装孔在图中没有标示。
现有技术的副车架缺点是:
1、左右支撑臂为半封闭结构,局部刚度较弱。
2、副车架受路面传递的水平方向的力,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平面接触,在过坑等极端情况下,副车架安装点摩擦力不足以抵消路面作用力,会产生异响。
3、下板凸起部分成型困难,工艺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副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副车架安装点与车身之间摩擦力不足而产生异响及副车架局部刚度较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及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两侧左右对称的支撑臂;
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上板、下板、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上板及所述下板固定连接;
在所述上板两端相对位置各设置有支撑臂安装开口,所述支撑臂设置于所述支撑臂安装开口后,所述支撑臂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下板上;
在所述上板两端还设置有相对的车身连接部;在所述车身连接部上设置有摆臂衬套安装孔;
所述支撑臂包括支撑臂上板和支撑臂加强板;所述支撑臂上板与所述支撑臂加强板设置有套管安装孔;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安装孔固定于所述支撑臂上。
所述加强板包括左加强板、右加强板及中间加强板;所述左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的左端之间;所述右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的右端之间。
所述中间加强板上设置有通孔及减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65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