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功率回收式单作用油缸耐久试验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37268.2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9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代冠军;韩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液换向阀 流量计 马达 电比例溢流阀 耐久试验 回油口 液压泵 电比例节流阀 单作用油缸 功率回收 加载油缸 液压系统 油箱连接 出油口 工作腔 进油口 试油 电机 本实用新型 回油过滤器 吸油过滤器 工作油口 压力油口 液压设备 单向阀 输出端 主油口 油缸 油箱 能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功率回收式单作用油缸耐久试验液压系统,属于液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液压泵、电机、马达、电液换向阀、电比例节流阀、电比例溢流阀、加载油缸、被试油缸、流量计以及油箱;液压泵的进油口通过吸油过滤器与油箱连接、回油口通过单向阀与电液换向阀的压力油口连接,电液换向阀的两工作油口分别与被试油缸的工作腔、加载油缸的工作腔连接,电液换向阀的回油口与电比例溢流阀的进油口连接,电比例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流量计连接,电液换向阀的回油口通过电比例节流阀与马达的主油口连接;马达的出油口和流量计均经回油过滤器与油箱连接,电机的两输出端分别与液压泵和马达连接。本方案降低了油缸耐久试验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率回收式单作用油缸耐久试验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油缸作为工程机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油缸一般分为单作用油缸和双作用油缸,单作用油缸是指只能由活塞的一侧输入压力油的液压缸,即只能产生推力。
单作用油缸在使用前需进行耐久试验,对单作用油缸在规定使用和维修条件下的使用寿命进行检测。目前单作用油缸的耐久试验大多采用液压加载方式,按照GB/T 15622-2005推荐的试验系统,采用节流加载技术进行耐久试验。以和单作用油缸相似的多级缸为例,也是采用两缸试验,其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但加载方式是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口大小,加载时,液压能转化成热量。
这种采用液压加载方式进行耐久试验的方式存在的缺陷在于:一是,耐久试验中全部的功转化为液压油的热能消耗掉,造成能量的浪费,尤其是在高压、大流量油缸的耐久试验中,能量浪费更为严重。二是,耐久试验中产生的大量热能导致油温升高,耐久试验液压系统需要配置冷却装置对液压油进行冷却,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设备建设的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回收式单作用油缸耐久试验液压系统,以解决单作用油缸耐久试验能耗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功率回收式单作用油缸耐久试验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电机、马达、电液换向阀、电比例节流阀、电比例溢流阀、加载油缸、被试油缸、流量计以及油箱;
液压泵的进油口通过吸油过滤器与油箱连接、出油口通过单向阀与电液换向阀的进油口连接,电液换向阀的两工作油口分别与被试油缸的工作腔、加载油缸的工作腔连接,电液换向阀的回油口与电比例溢流阀的进油口连接,电比例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流量计连接,电液换向阀的回油口通过电比例节流阀与马达的主油口连接;
马达的出油口和流量计均经回油过滤器与油箱连接,电机的两输出端分别与液压泵和马达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为双出轴变频电机。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溢流阀和第二溢流阀;
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电液换向阀的回油口连接、出油口经所述回油过滤器与油箱连接;
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出油口与油箱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比例节流阀的进油口还分别接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压力表;
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还接有第二压力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马达、电比例节流阀和电比例溢流阀,通过控制其参数,使油缸试验回油驱动马达,既实现了对油缸的加载,同时旋转的马达与电机再共同驱动泵给油缸供油,从而降低了电机工作时的功率,达到节能的目的,实现油缸试验的功率回收,达到了油缸耐久试验中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背景技术部分述及的两缸试验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72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