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脑血管造影的头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39600.9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7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曾军;李玲;郑传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镂空部 固定框体 上密封板 头部支撑架 下密封板 头部固定装置 脑血管造影 固定孔 造影床 中心点 造影 等腰梯形结构 患者头部 螺钉固定 右密封板 直线垂直 自行调节 左密封板 舒适度 均布 | ||
一种用于脑血管造影的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套设于造影床的固定框体、头部支撑架,头部支撑架螺钉固定于固定框体上;其中,固定框体包括上密封板、下密封板、左密封板、右密封板,上密封板、下密封板均为等腰梯形结构,且上密封板上开设有一第一镂空部、四组第一固定孔,四组第一固定孔均布于第一镂空部的四角;下密封板上开设有一与第一镂空部结构相同的第二镂空部,且所述第一镂空部的中心点与第二镂空部的中心点构成的直线垂直于上密封板;其优点是:通过固定框体套设于造影床上,增加了造影过程中,头部的稳定性;同时,头部支撑架的结构设计,可通过患者头部大小,进行自行调节,增加了患者在造影过程中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脑血管造影的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全脑血管造影能够显示颈部、脑部所有大血管的详细动态图像,分辨率高,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临床上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时,多为局麻,紧张情绪以及造影剂的刺激,都可使患者头部晃动导致图像模糊,影响医生操作,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目前头部固定多用约束带,但头部为圆形,不能完全固定,检查结果容易造成偏差,且用约束带绑定时,极易产生不适,往往使患者更为烦躁,特别是遇到神志不清的患者更是如此,术中常常需医护人员反复调整头部位置,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使手术污染的几率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固定牢固、且可根据患者头部大小的不同进行调节的一种用于脑血管造影的头部固定装置。
一种用于脑血管造影的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套设于造影床的固定框体、头部支撑架,头部支撑架螺钉固定于固定框体上;
其中,固定框体包括上密封板、下密封板、左密封板、右密封板,上密封板、下密封板均为等腰梯形结构,且上密封板上开设有一第一镂空部、四组第一固定孔,四组第一固定孔均布于第一镂空部的四角,使得头部固定架通过固定框体上的第一固定孔螺钉固定;下密封板上开设有一与第一镂空部结构相同的第二镂空部,且所述第一镂空部的中心点与第二镂空部的中心点构成的直线垂直于上密封板,第二镂空部的面积大于第一镂空部的面积,用于X射线透过;
头部支撑架包括一右支架体、一左支架体、两个开设有插孔的L型底板、两个带插杆的侧板、固定夹,右支架体、左支架体结构相同,两个L型底板对称设置于右支架体底部两端、并与右支架体一体成型,两个侧板对称设置于左支架体底部两端、并与左支架体一体成型,插杆垂直于侧板侧壁,当插杆插入插孔后,通过固定夹将L型底板与侧板固定,使得右支架体、左支架体、L型底板、侧板构成底部为四边形框体的头部支撑架;且沿L型底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一第二固定孔,使得头部支撑架上的第二固定孔与固定框体上的第一固定孔对齐后,通过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脑血管造影的头部固定装置,其优点是:
1、头部支撑架于固定框体的结合涉及,可通过固定框体套设于造影床上,增加了造影过程中,头部的稳定性;同时,固定框体的结构设计,使得造影过程中,减少X线透视伪影,提高造影准确度;
2、头部支撑架的结构设计,可通过患者头部大小,进行自行调节,增加了患者在造影过程中的舒适度的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以及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污染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头部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右支架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左支架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固定夹结构示意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396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