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尼球绞式间隔棒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0617.6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4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哲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环球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夹主体 钢球 间隔棒 橡胶垫 支撑管 阻尼球 绞式 压板 本实用新型 线夹本体 导线槽 紧固件 下架 磨损 贯穿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球绞式间隔棒,包括线夹主体,所述线夹主体前端上方设有相配合的压板,后端插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一端设有钢球,该钢球置于搜书下架主体后端内,所述压板与线夹主体前端上贯穿有紧固件,采用在钢球与线夹本体之间采用包橡胶垫,导线槽防橡胶垫的方法,减少了因风振动等原因引起的磨损,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线路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尼球绞式间隔棒。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用于双分裂导线的间隔棒,一般都采用线夹内装钢球,然后通过支撑管和钢球铆接,这种间隔棒容易因风振动、积雪等因素引起钢球与线夹的磨损,导致断裂。
发明内容
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强度好的阻尼球绞式间隔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阻尼球绞式间隔棒,包括线夹主体,所述线夹主体前端上方设有相配合的压板,后端插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一端设有钢球,该钢球置于搜书下架主体后端内,所述压板与线夹主体前端上贯穿有紧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与所述线夹主体前端之间形成有夹孔,所述夹孔内侧设有橡胶瓦。
进一步地,所述线夹主体后端内填充有橡胶球垫,所述钢球置于所述橡胶球垫内。
进一步地,所述夹孔上设有导线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钢球与线夹本体之间采用包橡胶垫,导线槽防橡胶垫的方法,减少了因风振动等原因引起的磨损,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线路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阻尼球绞式间隔棒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阻尼球绞式间隔棒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线夹夹头由线夹主体3、钢球4、钢球球垫5、线夹压板6、橡胶瓦2、以及螺栓螺母平垫弹垫及橡胶圈等组成。
所述夹孔上设有导线槽3.3。
线夹主体3,采用的前半部分与橡胶瓦2向配合的半圆弧槽,圆弧槽中间有一个直径约Φ5-Φ15mm大小,深度约3-12mm 的圆柱孔,用于固定橡胶瓦2。
线夹主体3,后半部分外形为半球状,半球内部为半球体,半球的头部中间有一长腰孔;半球后面为圆柱体,内部也为圆柱体。
线夹主体3,中间有一与螺栓相配合的通孔,线夹主体的背面有一六角沉孔,大小刚好把螺母放入,可以铆接,以防螺母转动。
线夹压板6, 采用的前半部分与橡胶瓦2向配合的半圆弧槽,圆弧槽中间有一个直径约Φ5-Φ15mm大小,深度约3-12mm 的圆柱孔,用于固定橡胶瓦2。
线夹压板6, 中间有一与螺栓相配合的通孔,线夹主体的背面有一沉孔,大小比使用的螺栓相配合的套筒大1-3mm。
线夹3与支撑管1之间,通过钢球4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先把钢球4进行包橡胶球垫5,
插入线夹主体3的后半部分,
把钢球的后半部分露出线夹部分插入支撑管中
在压力机上,压接钢球的钢脚插入支撑管部分,压成正六角,或采用缩颈。
线夹主体3和线夹压板6,之间采用紧固件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环球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环球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06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降低弧垂变化的导线
- 下一篇:一种抗风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