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磁性液体端面迷宫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2156.6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7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才;陈嘉伟;喻峻;郝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J15/447 | 分类号: | F16J15/447;F16J1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谢建玲;郝亮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齿 磁性液体 动环 端面迷宫 极齿 磁性液体密封 磁场梯度 大小相等 高速离心 高速密封 机械工程 迷宫密封 密封间隙 密封领域 相对安装 一级密封 永磁体 槽宽 环齿 减小 静环 泄露 补充 | ||
高速磁性液体端面迷宫密封装置,属于机械工程密封领域。解决了现有磁性液体密封在高速情况下因离心力易失效的问题。永磁体和静环的内外径大小相等,静环和动环的端面上均开有极齿,其中4个齿为斜齿,斜齿和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15°~20°,斜齿宽h为0.8mm,斜齿间的槽宽a为1mm。动环和静环的齿相对安装,动环和静环齿间的间隙为密封间隙,形成有效的磁场梯度;斜齿可使因高速离心的磁性液体(24)补充至另一级密封间隙,提高高速密封性能。当磁性液体(24)失效时,动环和静环的极齿构成迷宫密封,减小泄露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密封领域。
背景技术
磁性液体密封因其零泄漏、长寿命、低摩擦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磁性液体密封在高转速情况下常因离心力使其无法保持在密封间隙而导致密封失效,因此对提高磁性液体密封适应高转速能力的研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磁性液体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实际应用中,磁性液体密封一旦失效,其泄漏量较大,使得磁性液体密封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磁性液体密封在高速情况下常因离心作用而失效,安全性不高。因此提出一种高速磁性液体端面迷宫密封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高速磁性液体端面迷宫密封装置,该装置包括:回转轴、第一轴套、外壳、第一动环密封圈、第一动环、第一隔磁环、第一静环、第一静环密封圈、第一永磁体、第二静环密封圈、第二静环、第二隔磁环、第二动环、第二动环密封圈、第二轴套、第三静环、第三静环密封圈、第二永磁体、第四静环密封圈、第四静环、第三隔磁环、第三动环、第三动环密封圈、磁性液体、端盖。
该装置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所述的第一动环密封圈安装在第一动环的槽内,构成带密封圈的第一动环;所述的第一静环密封圈安装在第一静环槽内,构成带密封圈的第一静环;所述的第二静环密封圈安装在第二静环槽内,构成带密封圈的第二静环;所述的第二动环密封圈安装在第二动环槽内,构成带有密封圈的第二动环;所述的第三静环密封圈安装在第三静环槽内,构成带密封圈的第三静环;所述的第四静环密封圈安装在第四静环槽内,构成带有密封圈的第四静环;所述的第三动环密封圈安装在第三动环槽内,构成带有密封圈的第三动环;所述的带有密封圈的第一动环安装在回转轴上,利用紧固螺钉完成带有密封圈的第一动环的定位,构成装有第一动环的回转轴。
将所述外壳轴线垂直地面放置,依次放入第一隔磁环、装有第一动环的回转轴、第一轴套、磁性液体、带有密封圈的第一静环、第一永磁体、带有密封圈的第二静环、第二隔磁环、磁性液体、带有密封圈的第二动环、第二轴套、磁性液体、带有密封圈的第三静环、第二永磁体、带有密封圈的第四静环、第三隔磁环、磁性液体、带有密封圈的第三动环,并利用紧固螺钉进行定位;安装上述端盖,利用螺纹连接完成各组件的定位。
所述的每个静环和动环端面开有6个极齿,其中有4个极齿为斜齿,斜齿和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15°~20°,斜齿宽h为0.8mm,斜齿间的槽宽a为1mm。在安装时静环的高齿和动环的低齿相对,动环的高齿和静环的低齿相对。动环和静环齿间的间隙为密封间隙。
所述的永磁体的内外径和静环的内外径相等,该装置在工作时利用第一永磁体、第二静环、第二动环、第三静环、第二永磁体、第四静环、第三动环、回转轴、第一动环、第一静环构成磁回路,使磁性液体保持在密封间隙,起密封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回转轴高速转动时,密封间隙间的磁性液体可能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而甩出密封间隙,当磁性液体离开密封间隙后,可通过斜齿补充至另一级的密封间隙,提高了磁性液体密封适应高转速的能力;当磁性液体失效时,动环和静环端面上的极齿构成迷宫密封,减小泄漏量,提高了密封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高速磁性液体端面迷宫密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21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气密封隔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