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线束快速连接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3754.5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40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凯;林川玲;林瑜璇;李爱平;伍莉芬;张金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卡信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5 | 分类号: | H01R13/405 |
代理公司: | 上海森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8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2014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汽车线束 本实用新型 快速连接 线缆卡 内腔 填充密封胶 固定线缆 密闭空间 前后贯通 生产效率 内腔中 槽口 塑壳 线缆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壳。汽车线束快速连接密封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用于填充密封胶的内腔,内腔在壳体上呈前后贯通结构。内腔中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线缆卡槽,线缆卡槽的槽口朝向壳体的后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密闭空间线缆与外部的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壳。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对汽车中某些密闭空间线缆与外部的连接时,例如:汽车前车灯、后尾灯等模块化部件,连接需要具备很高的气密、防水要求。传统线束上通常使用简单的EPDM橡胶密封件,很难满足高质量要求,且线缆不易安装,质量事故产生率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线束快速连接密封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汽车线束快速连接密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填充密封胶的内腔,所述内腔在所述壳体上呈前后贯通结构;
所述内腔中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线缆卡槽,所述线缆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将需要密封的线束内线缆从壳体的前端穿过内腔至壳体的后端,使用壳体后端的线缆卡槽固定线缆位置,灌入密封胶填充,30s密封胶不流动,壳体就已经与线缆紧密固定在一起了,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线缆牢牢固定在线缆卡槽上,连接可靠,保证了线束连接。
所述线缆卡槽的槽口容纳外径为1.4mm~2.9mm的线缆。
所述壳体外设有至少一圈垫圈卡槽,所述垫圈卡槽内设有密封垫圈。当线缆与壳体可靠固定后,将密封垫圈装配至垫圈卡槽中,外盖的其他装置可以盖住壳体后端,密封垫圈起到进一步密封作用。
所述密封垫圈为圆环形,所述密封垫圈的厚度为3.5 mm ~4mm。
所述壳体外设有用于与外部部件连接的固定扣。
所述固定扣优选设置在所述壳体前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内腔的侧边。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扣与其外部部件连接,连接简单方便。
所述固定扣优选采用弹片式倒刺结构。
所述线缆卡槽两端固定在所述内腔的上下两侧内壁上,所述线缆卡槽上设有一排槽口,所述槽口的后端与所述内腔的后端齐平。
所述壳体的后端面上设有两个支撑片,两个所述支撑片呈左右设置在所述内腔的左右两侧,其中右侧的所述支撑片向左延伸后与所述线缆卡槽垂直固定。支撑片的设置一方面用于在本实用新型与外部部件固定时,支撑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用于支撑横跨在内腔上的线缆卡槽。
所述内腔的后端面腔壁上也设有至少两个槽口,至少两个槽口分别位于右侧的所述支撑片的上下两侧。考虑到需要固定的线缆较多,或者需要分类固定时,通过上述设计能实现分类固定的目的。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密闭空间线缆与外部的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卡信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卡信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37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