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体内置光纤平滑铝护套测温超高压交联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3788.4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4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福志;刘焕新;李金堂;黄伟立;王雷松;李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9/00;H01B9/02;H01B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韩斐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护套 绝缘层 超高压交联电缆 导体屏蔽层 绝缘屏蔽层 导体 测温光缆 包带层 外护套 平滑 测温 光纤 体内 本实用新型 导体中心 平滑表面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体内置光纤平滑铝护套测温超高压交联电缆,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技术方案为:包括导体、测温光缆、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包带层、铝护套和外护套,所述测温光缆配置在导体中心,所述导体外侧从内到外依次包设有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包带层、铝护套和外护套,所述铝护套为平滑表面的铝护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导体内置光纤平滑铝护套测温超高压交联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的测温光缆都放置在绝缘线芯表面,测到的的温度是绝缘表面温度,不是导体实际运行温度,而且电缆散热性能差会降低电缆线路的载流能力。另外,国内使用的66kV-500kV交联电缆的金属套都是皱纹铝套,皱纹铝套与绝缘线芯之间存在间隙,结构不紧凑,长期运行易出现容性放电。传统的解决方案是:1.根据电缆绝缘表面温度演算出导体温度温度,间接测量的温度不能真实反映导体实际温度;2. 电缆隧道或沟道加设通风装置;3.为了避免容性放电,设置缓冲层轧纹内径控制小一些。
已公开申请201711166379.3电缆,公开日2017-11-21,公开的技术包括有缆芯和包覆于缆芯外的绝缘层,绝缘层外包覆的屏蔽层与缆芯和绝缘层组成缆芯单元,在缆芯单元外设有钛层和耐磨层。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能够大幅度简化了电缆的结构和生产工艺,在保证电缆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电缆的重量,减小了电缆的直径。此技术依然存在有1、导体温度是通过绝缘表面温度推算出来的,与导体实际温度有很大差距;2、通风装置受环境限制,部分敷设环境不能够加设通风装置,如排管、直埋等环境。3、由于波纹铝套和绝缘线芯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电缆整体结构不够紧凑,纵向阻水性能很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1、导体温度是通过绝缘表面温度推算出来的,与导体实际温度有很大差距;2、通风装置受环境限制,部分敷设环境不能够加设通风装置,如排管、直埋等环境。3、由于波纹铝套和绝缘线芯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电缆整体结构不够紧凑,纵向阻水性能很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导体内置光纤平滑铝护套测温超高压交联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体内置光纤平滑铝护套测温超高压交联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测温光缆、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包带层、铝护套和外护套,所述测温光缆配置在导体中心,所述导体外侧从内到外依次包设有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包带层、铝护套和外护套,所述铝护套为平滑表面的铝护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优点:1. 导体内部设置测温光缆,可以直接测量出导体的实际运行温度,数据更加直观、更加精确,真正起到智能测温的效果;2.平滑铝护套,绝缘和铝套之间没有缝隙,不会有容性放电出现。
作为优选,所述外护套包括内层护套、外层护套和编织层,所述编织层包设在所述内层护套的外侧,所述外层护套包设在所述编织层的外层。
作为优选,所述内层护套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外层护套的厚度,所述内层护套为设置有若干个封闭空腔的护套。
作为优选,所述封闭空腔内填充有泄露指示粉末,所述泄露指示粉末的填充量小于等于所述封闭空腔体积的40%。
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层为金属编织层。
作为优选,所述测温光缆内部包括用来测量导体温度的光纤和通信光纤,所述测温光缆内部光纤芯数为2至10芯。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1. 导体内部设置测温光缆,可以直接测量出导体的实际运行温度,数据更加直观、更加精确,真正起到智能测温的效果;2.平滑铝护套,绝缘和铝套之间没有缝隙,不会有容性放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3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包铝节约型同轴电缆
- 下一篇:大数据传输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