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模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7136.8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8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洪;康来利;庞治华;王磊;刘开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1F38/14;H01F27/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线圈 容置槽 无线充电模组 电磁屏蔽片 磁力线 偏转 本实用新型 充电效率 收拢 侧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模组结构,包括电磁屏蔽片和环形充电线圈,电磁屏蔽片的表面设有容置槽,充电线圈位于容置槽中,充电线圈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容置槽的深度。电磁屏蔽片上设置容置槽,充电线圈设于容置槽内,使得充电线圈向侧边发出的磁力线得到偏转,达到收拢磁力线的目的,从而提高无线充电模组的充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又称为感应充电、非接触式充电,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产生的一种新型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利用近场感应,由无线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需充电设备。正常情况下,电容传输的能量是很小的,这与电极面积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为了满足给消费设备充电所需的功率水平(例如从5W至25w),需要增加电极尺寸和耦合的电压值,具体取决于实际的配置。为了实现耦合电极之间的无线收发、同时尽量减小对外的辐射量,需要进行正确地设计。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近年发展迅速,为得到较高的充电效率,减小或消除充电时电磁场对手机的影响,需要使用电磁屏蔽片进行屏蔽。
无线充电模组结构通常包括电磁屏蔽片和设于电磁屏蔽片上的充电线圈,电磁屏蔽片的作用就是隔绝电磁波,阻止金属等材料吸收发射端设备发出的电磁波并产生反方向的磁场。在手机无线充电接收端中,如果没有电磁屏蔽片,无线充电设备就无法完成近距离充电工作。以智能手机为例,由于手机的特殊的结构,在手机里必须安装一个电池,这个电池实际上就是无线传输技术发展的噩梦——当发射线圈发射出来的磁场经过电池时,电池里面的金属就会产生感应电流,通常我们把这个叫做“涡流”,这个涡流会产生一个跟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抵消掉发射线圈形成的磁场,使得接收线圈接收到的感应电压下降;并且该涡流会转变成热量,使得手机电池非常热。因此,为了实现手机的无线传输,就必须在电力接受线圈和手机电池之间放置一个“隔金属”的装置,阻挡磁力线,避免磁力线到达电池内。
如图1和图3所示,无线充电模组结构包括电磁屏蔽片2和设于电磁屏蔽片上的充电线圈1,现有的无线充电模组结构磁力线6发散,电磁屏蔽片2的屏蔽和导磁效果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致使充电功率、传输效率不能做到极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模组结构,该无线充电模组结构能够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线充电模组结构,包括电磁屏蔽片和环形充电线圈,所述电磁屏蔽片的表面设有容置槽,所述充电线圈位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充电线圈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置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电磁屏蔽片包括至少两个导磁片,至少两个的所述导磁片层叠设置形成所述电磁屏蔽片。
进一步的,所述导磁片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1mm。
进一步的,所述导磁片的厚度与充电线圈的厚度的差值范围为-0.2mm~0.2mm。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屏蔽片的材质包括软磁铁氧体、磁粉芯、坡莫合金和非晶纳米晶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呈回字形,回字形容置槽中央的孤岛位于所述充电线圈的中空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磁屏蔽片上设置容置槽,充电线圈设于容置槽内,使得充电线圈向侧边发出的磁力线得到偏转,达到收拢磁力线的目的,从而提高无线充电模组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模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模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模组工作时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模组工作时的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71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取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