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页纠偏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9344.1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9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宋随群;蔡文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随群;蔡文魁 |
主分类号: | B65H23/038 | 分类号: | B65H23/038;B65H23/26;B65H45/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8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页 本实用新型 装订 纠偏机构 张力平衡装置 松紧 折线 恒张力装置 印刷 卷筒原纸 生产效率 制造成本 支座轴 复卷 冷胶 热胶 造纸厂 两边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页纠偏机构,特指一种使用冷胶或热胶装订的书、本折页纠偏机构,属于印刷装订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8),支座轴(5),恒张力装置和张力平衡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造纸厂生产的卷筒原纸复卷两边松紧不一时,下游厂家在装订折页时折线随意乱跑,无法使用的窘态,大幅降低了印刷装订行业的制造成本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装订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使用冷胶或热胶装订的书、本折页纠偏机构。
背景技术
在书、本装订工艺中,有一工序需要将宽幅纸对中折叠,以保证生产出来的书、本不掉页并整齐美观,但原纸生产厂家提供的卷筒原纸往往两边松紧不一,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就会出现折线不居中,折线随意乱跑的情况,导致大量的废书、废本产生,无法连续生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任何工况和材料在折页工序中保证折线居中,不产生废书、废本的折页纠偏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原纸生产厂家提供的卷筒原纸两边松紧不一时,本实用新型能保证折页工序中折线不随意乱跑,折线居中,不产生废书、废本。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8),支座轴(5),恒张力装置,和张力平衡装置。
所述支座轴(5)刚性连接在机架8上。
所述的恒张力装置包含:后端主动轴(2),斑马辊(3),前主动轴(6),压紧钢轮(13);压紧钢轮支架(12),气缸(10),气缸支架(11);后端主动轴(2)和斑马辊(3)相对设置,前主动轴(6)由皮带(9)连接驱动,后端主动轴(2)由皮带(7)连接驱动,前主动轴(6)的A区线速度略大于后端主动轴(2)的线速度;压紧钢轮(13)置于前主动轴(6) 的A区之上;压紧钢轮(13)通过压紧钢轮支架(12)连接在支座轴(5)上,钢轮支架(12) 可在支座轴(5)上发生转动;气缸(10)通过气缸支架(11)刚性连接在支座轴(5)上,气缸支架(11)可在支座轴(5)上发生转动;气缸(10)与压紧钢轮支架(12)连接。
当纸张(1)从后端主动轴(2)和斑马辊(3)之间穿过时,斑马辊(3)对纸张(1)施加一定压力,使纸张(1)密贴于后端主动轴(2)上,纸张(1)与后端主动轴(2)产生足够大的摩擦力。
纸张(1)穿过折页部件(4)后,折页的纸张置于前主动轴(6)上,其纸张(1)C边由压紧钢轮(13)压紧,由于前主动轴(6)A区线速度略大于后端主动轴(2)的线速度,此时纸张(1)在前主动轴(6)的A区上产生的摩擦力就是纸张(1)C边的张紧力,压紧钢轮(13)压力由气缸(10)提供,气缸(10)的压力可手动调整,压力恒定,纸张(1)C 边的张紧力恒定。
所述的张力平衡装置包含:气缸(14),气缸支架(15),压紧胶轮(17),压紧胶轮支架(16),前主动轴(6);前主动轴(6)分A区和B区,B区直径相对于A区直径有一个微量增量,压紧胶轮(17)置于前主动轴(6)的B区之上,压紧胶轮(17)通过压紧胶轮支(16)连接在支座轴(5)上,压紧胶轮支架(16)相对于支座轴(5)发生转动;气缸(14) 通过气缸支架(15)刚性连接在支座轴(5),气缸(14)与压紧胶轮支架(16)连接。
纸张(1)穿过折页部件(4)后,折页的纸张置于前主动轴(6)上,纸张(1)的D边由压紧胶轮(17)压在前主动轴(6)的B区上,压紧胶轮(17)压力由气缸(14)提供,纸张(1)D边在前主动轴(6)的B区上的摩擦力就是纸张(1)D边的张紧力,其大小由气缸(14)提供的压力决定;气缸(14)的压力可手动调整,气缸(14)的压力与气缸(10)的压力有压力差,气缸(14)压力小于气缸(10)压力;气缸(14)的压力使纸张(1)在主动轴(6)的B区上产生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使纸张(1)D边向前运动,同时满足纸张(1)D边的张紧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在前主动轴(6) 的B区上打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随群;蔡文魁,未经宋随群;蔡文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93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带加工用引料装置
- 下一篇:旋转轴轴向调整尾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