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压输送装置及恒压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56785.4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3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彭建林;刘宗辉;王精华;诸葛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14 | 分类号: | F17D1/14;F17D3/01;F16K1/52;F16K4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阳开亮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压 连接口 活塞杆 主管道 调压 输送装置 气缸 输送系统 出料口 进料口 溢流口 流体压力调节 本实用新型 主流道连通 调压流道 管道流向 流体流动 流体流量 流体压力 气缸连接 输送设备 压力稳定 主流道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恒压输送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恒压输送装置和恒压输送系统。该恒压输送装置包括主管道、气缸、活塞杆、调压管道、恒压气缸及恒压活塞杆;主管道内形成供流体流动的主流道,主管道设有与主流道连通的恒压进料口、恒压出料口、第一连接口和气缸连接口,调压管道设有与调压流道连通的第二连接口、恒压连接口和溢流口,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固定连接。通过恒压活塞杆的往复运动,来调节调压管道流向溢流口的流体流量,从而使主管道和调压管道内的压力等于恒压气缸提供给恒压活塞杆的压力,达到调节流体压力的目的,使恒压进料口与恒压出料口的压力稳定,该种流体压力调节的方式简单且稳定,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恒压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恒压输送装置及恒压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经常用恒压输送系统恒压输送液体或浆料,现有的液体或浆料的恒压输送有两种常用的实现方式,其一是用螺杆泵或齿轮泵等泵设备恒压输送供料,这种恒压输送供料的方式具有定量精度较高的优点。但是,该种方式只有在为一道通路输送供料时,才能保证输送管道内的压力恒定;当需要为多道通路输送供料时,只要任何一道通路内的流量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其他通路的流量,导致各通路内的压力不均衡;除非每一道通道都独立配置一个泵设备,但是,这样的恒压输送供料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成本。
其二是直接用压力罐输送供料,这种输送方式能使管道内的压力恒定。但是,压力罐属于特种设备,其制造要求较高,给压力罐提供的气源的要求也高,需要气源压力稳定、干燥及洁净等;压力罐在工作时必须保持压力,在恒压输送供料工作过程中,管道中出现断料的情况时,不能直接补充浆料,恒压输送系统必须停止运转后才能添加浆料,操作麻烦;压力罐的盖子比较厚重,与管道紧固时需使用较多螺丝,当压力罐需要开盖时,打开不便,耗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恒压输送系统存在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恒压输送装置及恒压输送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恒压输送装置,包括主管道、气缸、活塞杆、调压管道、恒压气缸及恒压活塞杆;
所述主管道内形成供流体流动的主流道,所述主管道设有与所述主流道连通的恒压进料口、恒压出料口、第一连接口和气缸连接口,所述气缸连接在所述气缸连接口上,所述恒压进料口通过所述主流道与所述恒压出料口连通,所述主管道内形成有位于所述恒压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之间的限流口,所述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活塞杆在所述主管道内往复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限流口;
所述调压管道内形成供流体流动的调压流道,所述调压管道设有与所述调压流道连通的第二连接口、恒压连接口和溢流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固定连接,所述恒压气缸连接在所述恒压连接口上,所述恒压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恒压活塞杆在所述调压管道内往复移动,以调节所述调压管道流向所述溢流口的流体流量,进而实现所述恒压活塞杆的两端的压力平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恒压输送装置,在主管道内设置气缸驱动的活塞杆,通过活塞杆的往复移动来打开和关闭限流口,从而限制从主管道内流向调压管道内的流体流量;通过在恒压管道内设置恒压活塞杆和溢流口,通过恒压活塞杆的往复运动,来调节调压管道流向溢流口的流体流量,从而使主管道和调压管道内的压力等于恒压气缸提供给恒压活塞杆的压力,达到调节流体压力的目的,使恒压进料口与恒压出料口的压力稳定,该种流体压力调节的方式简单且稳定,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567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