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轴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56876.8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9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君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科达汽车轴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10 | 分类号: | F16C33/1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程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层 储油腔 上基层 汽车轴瓦 本实用新型 出油孔 上轴瓦 连通 排列设置 周向设置 进油孔 润滑油 下轴瓦 贯穿 油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轴瓦,有效利用润滑油快速形成油膜,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轴瓦,其特征是:包括半径处分离的上轴瓦以及下轴瓦,所述上轴瓦包括上基层、上出油层、储油腔,所述上基层与上出油层固定连接,所述储油腔周向设置于上基层与上出油层之间,对应储油腔位置,上基层贯穿设有进油孔且与储油腔连通,上出油层贯穿设有出油孔且与储油腔连通,所述出油孔沿周向有序排列设置在上出油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轴瓦。
背景技术
轴瓦是柴油机、汽油机等内燃机和工程机械类的主要配件,同时也用于压缩机、注水泵等工程类运动机械的配件,也是主要的易损零件,随着现代汽车、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的发展,其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对轴瓦的应用技术越来越广泛。
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转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如果润滑不良,轴瓦与转轴之间就存在直接的摩擦,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虽然轴瓦是由特殊的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但发生直接摩擦产生的高温仍然足以将其烧坏。轴瓦还可能由于负荷过大、温度过高、润滑油存在杂质或黏度异常等因素造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轴瓦,有效利用润滑油快速形成油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轴瓦,其特征是:包括半径处分离的上轴瓦以及下轴瓦,所述上轴瓦包括上基层、上出油层、储油腔,所述上基层与上出油层固定连接,所述上储油腔周向设置于上基层与上出油层之间,对应储油腔位置,上基层贯穿设有进油孔且与储油腔连通,上出油层贯穿设有出油孔且与储油腔连通,所述出油孔沿周向有序排列设置在上出油层。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润滑油预先进入储油腔,需形成油膜时,储油腔内的润滑油通过有序排列的出油孔迅速覆盖上轴瓦覆盖的轴表面,从而快速形成油膜,同时油腔与出油口配合可限制不必要的润滑油在上轴瓦内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下轴瓦包括下基层以及下出油层,所述下出油层周向设有油槽,所述油槽与储油腔相连,所述油槽连接设有分油槽,分油槽有序排列设置于油槽两侧,且相两两相对。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下轴瓦大部分置于轴的下方,不能依靠润滑油的自重覆盖轴表面,所以下出油层设有开口油槽,分油槽用于增加润滑油与轴的接触面,进而更快形成油膜,储油腔为油槽提供润滑油,上轴瓦不需要的润滑油在下轴瓦可得到有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出油孔为沿上出油层轴向延长的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通孔包括与储油腔相连的第一开口,以及与第一开口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大于第一开口。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出油孔为沿上出油层轴向延长的长条形通孔,其第二开口大于第一开口,旨在加大润滑油与轴的接触面,是油膜更快形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上基层与下基层之间设有用于外接止旋的销孔,所述销孔沿径向分为两半并分别位于上基层和下基层的端部,销孔与油槽以及储油腔间隔设置。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小孔用于外接止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轴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轴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科达汽车轴瓦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科达汽车轴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568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托车轴套
- 下一篇:一种深沟球轴承保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