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59547.9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3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乔高乾;王志鹏;徐力峰;孙敬;沈秋华;温丹;唐建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抵接板 基准梁 调节杆 静载试验 安装板 第二安装座 安装底座 高稳定性 紧固件 操作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 第一安装座 转动连接点 安装操作 操作过程 调节装置 高度调节 竖向滑动 竖向移动 转动连接 调控 竖向 转动 支撑 自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载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包括供基准梁的一端自由支撑的第一安装座以及供基准梁另一端进行固定安装的第二安装座。其中第二安装座包括水平放置的安装板以及供基准梁一端安装的抵接板,在安装板上竖向滑动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端部与抵接板的底部转动连接。安装板上设有调控调节杆竖向移动的调节装置,抵接板上设有将基准梁固定在抵接板上的紧固件。基准梁放置到抵接板上后,操作调节装置对调节杆进行竖向的高度调节,此时抵接板会绕转动连接点转动。调控调节杆的高度直至抵接板呈水平时,即可通过紧固件将基准梁固定在抵接板上,从而完成安装操作。操作过程简单且快捷,安装效果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载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静载试验是目前地基检测中最为准确、可靠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承载力检验方法,判定某种动载检验方法是否成熟,均以静载试验成果的对比误差大小作为依据。例如公告号为CN20325682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所公开的一种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包括供所安装基准梁的一端自由支撑的自由端安装支座和对基准梁的另一端进行固定安装的固定端安装支座,自由端安装支座包括水平底盘一和水平卡槽一,固定端安装支座包括水平底盘二和水平卡槽二,水平卡槽二上设置有紧固件,且基准梁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紧固固定在水平卡槽二内;水平卡槽一和水平卡槽二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基准梁为型钢,水平底盘一和水平底盘二均为钢质底盘,且水平卡槽一和水平卡槽二均为钢质卡槽。该安装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且安装及拆卸简便、使用效果好,不仅能加快基准梁的安装效率,而且能有效保证基准梁的安装精度,并确保静载试验的试验精度。
现有的安装座在对基准梁进行安装时,难以对其水平度进行调整,因此具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具有可对基准梁进行水平度调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包括供基准梁的一端自由支撑的第一安装座以及供基准梁另一端进行固定安装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水平放置的安装板以及供基准梁一端安装的抵接板,所述安装板上竖向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端部与抵接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抵接板的转动轴线与基准梁相垂直,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调控调节杆竖向移动的调节装置,所述抵接板上设置有将基准梁固定在抵接板上的紧固件。
将基准梁安装到抵接板上后,通过操作调节装置对调节杆进行竖向的高度调节,此时抵接板会绕转动连接点转动。调控调节杆的高度直至抵接板呈水平时,即可通过紧固件将基准梁固定在抵接板上,从而完成安装操作。操作过程简单且快捷,安装效果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的调节盘,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调节杆与调节盘螺纹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转动调节盘即可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调节杆竖向移动,从而实现调节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盘上固定有手把。
通过这样的设置,手把的设置可方便人们对调节盘进行转动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手把上设置有加力杆,所述加力杆与手把滑动连接,所述加力杆一端突出手把。
通过这样的设置,需要转动调节盘时,可将加力杆拉出,通过增长力臂的方式可起到省力的效果,使得人们在转动调节盘时能够更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手把以及加力杆上均固定有磁铁,所述加力杆一端与手把的内壁抵接时磁铁相互贴合。
通过这样的设置,加力杆一端与手把的内壁抵接时磁铁相互贴合,使得不需要转动调节盘时加力杆可收纳放置在手把内,而磁铁的设置可以提高加力杆的收纳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未经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595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