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备单交叉钢带的钢木组合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59584.X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3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王斯雅;朱睿懋;李泽玉;辛卓阳;何俊;江伟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梁 纵梁 斜钢 墙体骨架 墙体 对角连接 钢木组合 钢带 蒙皮 木板 横梁长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 横梁尾端 间隔设置 侧面 垂直地 两侧面 首端 贴附 对称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单交叉钢带的钢木组合墙体,所述墙体包括墙体骨架、蒙皮木板,所述蒙皮木板贴附在所述墙体骨架的两侧面;所述墙体骨架包括由上至下平行地设置在同一平面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在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垂直地设置有多根纵梁,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间隔设置;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首端连接的第一纵梁与其相邻的第一纵梁对角连接有第一斜钢带,所述第一斜钢带仅设置在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尾端连接的第一纵梁与其相邻的第一纵梁对角连接有第二斜钢带,所述第二斜钢带与第一斜钢带不在同一个侧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单交叉钢带的钢木组合墙体。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混凝土墙或者砖墙,材料来源广泛,施工工艺简易、多变,混凝土既可简单进行人工浇筑。亦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环境特点灵活采用泵送、喷射、水下等施工方法。而且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也存在很多缺点,如自重较大、隔热保温性能较差、不便于运输和施工等,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针对我国秸秆年产率巨大而利用率低下、废弃秸秆焚烧处理造成的空气污染等现状,将秸秆用于建筑或建材的产品应运而生。但目前将秸秆用于建筑领域的成果,多数是将秸秆纤维作为改性掺料加入混凝土,并未充分发挥秸秆作为生物质材料的优良性能。目前秸秆预制板主要存在秸秆材料利用不充分,秸秆未经过防火处理,抗压和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不达标,整体抗震性能较差,以及不符合复杂的建筑形式,层高和房间大小等构造要求严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具备单交叉钢带的钢木组合墙体,设置单交叉钢带,提高墙体的抗压和抗折等力学性能,承载能力强。且能充分利用秸秆材料,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备单交叉钢带的钢木组合墙体,所述墙体包括墙体骨架、蒙皮木板,所述蒙皮木板贴附在所述墙体骨架的两侧面;所述墙体骨架包括由上至下平行地设置在同一平面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在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垂直地设置有多根纵梁,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间隔设置;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首端连接的第一纵梁与其相邻的第一纵梁对角连接有第一斜钢带,所述第一斜钢带仅设置在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尾端连接的第一纵梁与其相邻的第一纵梁对角连接有第二斜钢带,所述第二斜钢带与第一斜钢带不在同一个侧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墙体骨架和蒙皮大板合围的空腔内填充有秸秆。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秸秆经过防火工艺处理。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纵梁为6根,所述第二纵梁为4根。
作为选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纵梁的截面尺寸为100mm*20mm,所述第二纵梁的截面尺寸为50mm*20mm,第一横梁的截面尺寸为50mm*45mm,第二横梁的截面尺寸为25mm*45mm,第三横梁的截面尺寸为25mm*45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上端不超过所述第一横梁,第一横梁未被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超出的部分组成凸起;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下端超过第三横梁,超出部分与第三横梁组成凹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内嵌有一层橡胶。凹槽内嵌有一层橡胶,能有效防止因生产误差造成的木墙板无法嵌合的问题,降低加工难度。另外,橡胶层能有效避免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发生的损坏,同时通过橡胶自身的变形达到一定的地震耗能作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蒙皮木板的厚度为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59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