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62909.X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8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大伟;陈思莉;王骥;虢清伟;陈尧;曾圣科;郑文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C02F1/40;C02F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孙明科 |
地址: | 5106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拦截 金属防护网 拦截装置 坝体 应急处理 材料袋 应急 本实用新型 环境事件 堤坝 水体污染处理 水污染处理 并排连接 平行设置 河流 处理层 首尾端 流域 底端 首尾 支墩 跨过 污染物 截流 简易 水域 流通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拦截水域流通的拦截坝体,拦截坝体上包括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安装在坝体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金属防护网框,金属防护网框首尾端跨过河流连接至两岸支墩上,其底端连接在拦截坝体上,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还包括若干内含有水体污染处理材料的材料袋,材料袋处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若干材料袋首尾并排连接,在该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构成对河流污染物进行持续有效拦截水体污染的处理层。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简易、应用广、实操性强、应急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并且能达到较好的水截流及水污染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资源被过度消耗,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造成最恶劣的后果及影响的有2005年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2016年新疆伊犁河柴油泄露,这些事故影响重大或险些造成国际污染事件。目前,我国产业布局、管理水平存在问题,重点行业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跨国境断面等环境敏感区域较近,现阶段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饮用水源等风险将持续高企。然而现有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物资、处理能力仍处于空白期,当出现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调用、安装物资设备,延误水处理时机,并且处理物资不专业、没有针对性,对水体污染物处理效果大打折扣,且容易造成物资浪费,增加应急处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具有安装简易、应用广、实操性强、应急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并且能达到较好的水截流及水污染处理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包括用于拦截水域流通的拦截坝体,所述拦截坝体上包括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安装在坝体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金属防护网框,所述金属防护网框首尾端跨过河流连接至两岸支墩上,其底端连接在拦截坝体上,所述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还包括若干内含有水体污染处理材料的材料袋,所述若干材料袋处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所述若干材料袋首尾并排连接,在该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构成对河流污染物进行持续有效拦截水体污染的处理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防护网框由多个单体金属防护网格首尾串联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单体金属防护网格的两端均配置一配重链条,该配重链条的一端的安装锁扣部,另一端安装拉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材料袋设置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的数量,为双排双层或多排多层;各材料袋之间呈并排排列或交错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约束、防止材料袋移动的分隔网带,该分隔网带设置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材料袋采用两层PVC透水网布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水体污染处理材料为吸油毡、吸油棉或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拦截堤坝,在拦截坝体上加装水体污染应急拦截装置,该应急拦截装置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金属防护网框和若干内含有水体污染处理材料的材料袋,材料袋首尾并排连接,在两金属防护网框内构成对污染物进行有效拦截水体污染的处理层。通过拦截堤坝能够应对突发河水上涨应急截流处置,同时解决水体污染物通过河床底部流入另一水源。再通过应急拦截装置对漂浮在水面或水中的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拦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629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灌注泥浆筑坝并外坡绿化的新型模具
- 下一篇:水电站厂房交通出入口防洪装置